第173章(2 / 2)

宋问:「酿酒。」

官员:「那就是酿酒了。」

宋问一手敲着桌面,冷笑道:「六十石的米,就做了一千多斤酒?这可厉害了。得是什么酒?」

官员摸摸眉毛说:「大抵是白酒吧。」

「白酒也不对吧。」宋问呵呵笑了两声,「你别唬我。我在钱塘那边,也是看见做过酒的。六十石米,怎么也有两千多斤高品质的白酒了。而你这里收录的竟然是黄酒。主簿当时,没有觉得不对吗?」

「这……」那官员被噎了一句,说道:「太久了,本官记不清了。」

宋问指着上面道:「还有这里,负责仓储的人这边登记,你领用了五十石大米用作发放给灾民的粮食。而户部账册上又登记,你用钱买了五十石米用作赈灾。那这粮仓的米究竟是去了哪里?怎么就凭白消失了呢?」

「我……」那官员终於开始不安,眼神飘忽左右看看几位同僚。抬手抓着自己的衣袖,咳了一声道:「太久了,已经记不清。许是那人记错了呢?粮仓清点核对,总是没错的吧?」

哪有人核帐,连这些都去查的?若是每个地方都这样查下去,怕不是要查到天荒地老?

单式记账法一半只登记和现银有关的条目,对这些内部领用,内部消耗的转账凭证一团糟糕。

宋问轻笑:「又记不清?记不清没关系,毕竟时间确实太久了,这是三年前的账簿嘛。」

官员点头:「不错。恰是如此。」

宋问从下面又抽出一张纸,笑吟吟道:「无事,总会有你记得的。」

官员脸色一变。竟还没有问完?这还没完没了?

宋问:「这五十石米,你买的时候,当时户部米价记录上写的应该是十四钱每斗,而你这里,却记录着十五钱每斗。为何你的价钱比别人要贵出这么多?」

官员:「许是……记录错了。既然朝廷下放救济,正说明农户收成不佳。那米价上涨,自然是情有可原啊。」

宋问:「记不清了?」

官员点头:「嗯,记不清了。」

「豆油!」宋问手指敲着桌面,朝着那官员笑了两声。将账簿拍下来,趴在桌上问道:「这豆子还没榨油呢,仓库和账面,就差了三成有余。」

官员:「这我记得。当时没有存好,所以煮好的豆子发霉了。」

「我照着豆子,豆油的库存和进出,比对户部的账册,这上面差别的不是一点两点,绝不是发霉腐烂可以搪塞的。」宋问说,「主簿若是不信,我一一算给您看?」

主簿不说话了。偏头看了眼王义廷,见王义廷神色阴暗,又迅速低下头。

宋问总算放过他,又询问另外几人。

一番核对后,众口一词的不记得,忘记了,或许是仓库那边记错了,价格有所浮动亦很正常。

说完是连自己也不信。

几位官员忽然开始心慌。觉得什么账册上看出来的说辞是假的,哪有人看一晚,就能看出这些端倪?而且说的清清楚楚,彷佛亲耳所闻一样。该是有人向他们告密,王尚书再借宋问的名义试探他们。

定是如此!

众人对视一眼,便明白个人心中所想,顿时狠狠一沉。

今日怕不是鸿门宴?那岂不是要糟糕?

宋问叹道:「粗糙。劣质。」

贪污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几人一抖。

她这一声叹,彷佛将他们提着的心都吹得晃荡了一番。

宋问这些问题问的犀利刁钻,从没有人这样问过。他们毫无准备,一时间难以应答。方知事情不妙。

与来时模样截然不同,此刻小心翼翼,又有些萎靡不振。只能努力想着好听的说辞,或许能敷衍过去。

宋问单单只是查了他们一段时间内的部分的库存品,便问题重重。

其中涉及的可不只是户部,还有其他各部过来领用,分发,缴纳的款项。其中牵扯的人物,不是单单面前这几人而已。

这下,唐毅贪污的罪名,暂时没有找出来,这些官员贪污的罪证,已经一抓一个准。

李洵等人在旁边听得胆寒。

继续下去,事情空要惹大。

王义廷及时阻止了她。

王义廷笑道:「劳烦几位今日来此配合。数年前的事情,忘记也是人之常情。今日不多叨扰,诸位回去忙吧。」

几人纷纷回礼,而后告辞。

几名户部官员走出王义廷的府邸,站在大门前,欲言又止的眼神交流一番。这般心虚过后,才发觉两腿发软,还在微颤。

王义廷严於治下的名声他们是听过的,但共事不过几次,并未亲身体会。倒是经常看见王义廷带着手下人在长安各处走访。

终於是要动手了吗?

数人走到府邸旁侧,围在一起讨论。

一人小心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怕不是王尚书看我们不顺,所以特意请来敲打敲打?」

几人沉默,在心中默默考量。

他们近日,并没有做什么值得注意的举动。

此事王义廷若要牵扯严查,那遭殃的肯定不止他们几人。他们不过是小鱼小虾,不成气候。

可是,也所谓法不责众,难不成真与他们过不去?惊了满池鱼虾,也不是好过的。

只是威慑罢?

是。应该只是威慑。所以今日才请他们到家中问话,也给了他们台阶好言让他们离去。后面估计就看他们自己聪明不聪明了。

几人这样想着,心下有了计较。准备得空,再去找王义廷认个错,将此事揭过。

宋问站起来走到门,看他们离去,然后才转过身,拍着扇子笑道:「朝廷还怕没钱吗?旁敲侧击的威胁一下他们,让他们把吞进去的吐出来,保管十个国库都有了。」

王义廷摇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些人虽不是什么重臣,但也为官十数载有余。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该威胁几个?」

宋问自然只是说笑。有些事情,总得睁只眼闭只眼。倒是让她想起一件事来:「诶,对了。国师的家抄了吗?」

王义廷道:「抄是抄了,但都是些古董玉石。不好变卖,也不好处置。」

唐贽最后还是给了国师留了一点颜面,未将抄家所得公布出来,否则,京城又是一番惊骇。

宋问:「自然是些古董,玉石。谁在家里堆成山的黄金?未免太没格调了。」

李洵与冯文述已经走到她旁边,惊艳道:「先生,您这未免太厉害了!请再仔细教教学生!」

原来抓着满朝人把柄的话,不是开玩笑的?

宋问搓搓手道:「好!那现在就开始查大理寺了。麻烦王尚书,三年前有关大理寺的账册也可以,反正关卿任大理寺卿也许多年了。我好拿去威胁一下他。」

王义廷要给这祖宗跪下了:「别查了,这查下去是要出事。不要再打草惊蛇了!」

宋问:「哪里来的蛇?」

王义廷斟酌片刻道:「我带你去找关卿吧。你若是自己能说服他,那我无话可说。若是不能,也别说我不尽人意。当是你这提案的谢礼。」

宋问抱拳:「一言为定。请王尚书,多替我说情。」

王义廷低头去看桌上的东西:「你得先将这里的东西整理好。还有你之前说的那些,我好找陛下报备。」

宋问挽起袖子:「这个好说!」

於是宋问直接将三人召集在一起,她口述,三人笔记。将会计相关的概念与内容大致记录了一遍。

随后,三人照着账册,自己开始实战。有问题再来请教宋问。

有些许内容,宋问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或是不大合适,便稍作调整。

一直又忙了一天,王义廷终於有了些感觉。

他对着新的账册沉思片刻,觉得这必然会成为户部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变革。

宋问:「我还没告诉你报表怎么做呢。」

王义廷:「什么报表?」

宋问:「你还没让我见到唐毅呢。」

「……」王义廷道,「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