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他的人已在路上,屠无谛绝望之下,仗剑逃离宫城,於母亲陵前自尽。
屠无谛死后,他的两个弟弟怕被冤为同谋,赶紧逃离了王城。
屠闼见他们不辞而别,认定是做贼心虚,分明和长子一样生了谋反之心,当即派兵去他们的守地讨伐……
至此,舍兰王后所生三子,一死二逃亡。
屠闼终於如愿以偿,立了窈丽少妃所生的屠无谂为储君。尚在襁褓中的储君,这也是头一位。
十年转眼过去。
这十年间,屠闼沉溺於美色之中,怠慢朝政、宠信奸臣,致使朝野内外皆不得安宁,大越国力受到重创,自此一蹶不振……
更不幸的是被他千娇百宠的幼子坠马而亡了。
屠无谂死后,窈丽妃不吃不喝,不久也香消玉殒。
屠闼伤心欲绝,一夜间白了头。
只因窈丽少妃不愿为王后、不愿入王陵,他便取消了移动舍兰王后棺椁的打算,亲埋作塚,并在窈丽妃的塚中留了自己的位置。
年逾五十的屠闼自此心灰意懒,在朝臣建议下,将流亡在外的两个儿子接了回来。
朝臣以为动荡的大越终於可以恢复平静,却不料新的混乱才将开始。
屠闼虽然叫回了两个儿子,却冲冲不定立新的储君。
朝野上下、宫城内外,揣测纷纭,正式重归王城的两个王子的王位之争拉开了序幕。
从角逐较劲到互相仇杀,持续了八年之久……未等分出胜负,乱军攻入王城,大越国破。
-
似霓只好奇窈丽少妃的美貌:“该是何等绝色,能把一位君王迷成那样?”
民间甚至有传言说,屠闼当初发兵攻打东瓯就是冲着窈丽少妃去的。久而久之,这也成了窈丽少妃的一桩罪名。
姜佛桑摇头:“东瓯一直附属於大越,屠闼若真是一早看上了窈丽妃,根本无需大动干戈。”
“照这么说那窈丽妃就更本事了,从亡国俘虏到国君宠妃,祸君乱政、呼风唤雨,自己的儿子还成了储君。幸而老天有眼,早早收了她们母子去。”
“祸君,乱政……”姜佛桑垂眸低笑,看向手中书卷。
不管前朝还是当朝,世人一致认定是窈丽妃导致了那十年动荡。
而那十年动荡又被视为亡国之肇端——由此推导出窈丽妃是大越灭亡的元凶祸首。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却经不得深究。
这卷书她翻了多遍,关於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女人记载却寥寥,都是“蛊惑君王、天怒人怨”等的定性之语。
细节倒也有,譬如屠闼如何如何宠爱她、为她做了哪些劳民伤财之事……
关於窈丽妃自己的言行则少之又少,只有一句“妃自入王城,少言笑”。
一个不言不笑的冰玉美人,却道国君唯她之言是从。
偏又找不到她心有野望、残害王嗣,与官员勾结、狼狈为奸,插手朝政,导致朝局混乱的有力证据……
话又说回来,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理顺的事,还需要什么证据?
国君是因为她发动的战争,大越也是从她入宫之后才开始乱象横生,毒酒案就发生在她的宫殿,储君的死与她脱不了干系,说不定舍兰王后也是遭了她的毒手,她在人前不言不笑并不意味着她不会吹枕边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