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太太听到仔细“噝”地吸了口冷气,脸色顿时变得难看。她想过顾老太太可能会犹豫,正聚精会神地听陆老太太说话,却冷不丁地窜出这样一声,惊得她打了个寒噤。 她却很快缓过神来。
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不想离开祖母也是情理之中,顾老太太不会像个小姑娘似的,去理睬这些的话。她现在只要安抚住琅华,顾老太太为孙女着想,更会答应让顾家人跟着她们一起离开。
举家搬迁不是一个小事,她们陆家虽然已经在朝廷有些根基,提前置办了宅院,却花费了多年的积蓄,尤其是近些年,祖产经营不善,几个庄子的收益不好,公中能调配的财物不多,她能不能保住从长房手中接过的这把管家的钥匙,就看是否能将搬迁的事安排好。
顾家跟着一起去杭州,一路上要仰仗陆家照应,顾家作为回报必然要多出银钱,为公中省了银钱,陆家长辈定然会觉得她办事妥当。
再说,她早就打听到了消息,顾老太太的身体根本不能远行,走会死在路上,留下可能被叛军杀死。
她现在就是要下一剂猛药,逼顾老太太去想死后的事。
顾老太太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一定会提前给最疼爱的孙女准备嫁妆,当年镇江蝗灾,顾世衡为了整个顾家出去跑商,被强盗所害,顾老太太痛失爱子,就更加疼顾琅华这个孙女,老爷听顾老太太露出口风,会拿出一半的财产给顾琅华做嫁妆。
没有这个钱,她凭什么答应陆瑛娶了顾琅华,虽然陆瑛不过是个庶子。
陆二太太脸上浮起笑容看向琅华,“琅华,你要听话,二伯母带你去扬州调理身子,等到明年就能回来看你祖母了,你不是喜欢跟静儿和芸儿玩吗?正好家里请了女先生,可以教你们书画和规矩,还可以跟瑛哥儿一起读书。”
琅华静静地听着陆二太太的话,陆二太太知道祖母最关心的是什么,所以有意告诉祖母,如果她去了陆家会受到这样的教养。
没想到陆二太太是个心思机敏的人。
她一直以为陆二太太并不太会审时度势,整日里忙的手脚朝天,家中依然糟心事不断,以至於家里外面都要依赖陆瑛帮忙解决。
如今亲眼所见,陆二太太不但算计周全,也颇会见风使舵。
琅华看过去,母亲因陆二太太的话眼睛发亮,满脸笑容,显然已经被说动了。
母亲一定想不到,多年以后陆二太太却是另一番说辞。
她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陆二太太脸上那轻蔑和不屑的神情,逢人便说如何收留他们母女。
娘家不得力,没有一个得体的身份,多年全靠陆家周济,这样一个瞎女不知道为陆家找了多少的麻烦。
每次到她身边都会说一句话:如果不是陆家,你们母女早就死在镇江了,说到底这个媳妇是捡回来的麻烦。
当年顾家确实跟着逃命,那时候她年幼无知又病入膏肓没有选择的权利。
今天,却已经不一样。
她能够选择。
陆家也终於能甩掉她这个麻烦。
琅华抬起头看向陆二太太,装作一副不解的模样,“陆二伯母为何对琅华这样好?”
清脆的童音响起来,屋子里的气氛也仿佛变得轻缓。
陆二太太笑着,“因为伯母喜欢琅华啊。”
“可不是,”顾三太太满脸深意,“要不说我们琅华命好。”
陆二太太对自己的回答十分满意,
刚要接着劝说顾老太太,就听琅华又说了一句,“如果陆二伯母不喜欢琅华了,静姐姐、芸姐姐也不跟琅华玩了,瑛哥哥长大了更不会与琅华一起读书,琅华想要回家却又不能回,那该怎么办?” 屋子里忽然鸦雀无声,大家都目瞪口呆地愣在那里,陆二太太被惊住居然一时忘记了辩驳。
只有琅华钻进顾老太太怀里,用清楚的声音继续说,“我是怕陆二伯母觉得麻烦,到时候想要撵琅华走,琅华又无处可去,琅华不要捂住耳朵过日子。”
捂住耳朵过日子,是陆二太太惯用奚落人的话,她常说那些屡次来蹭饭的陆家远亲,明明知道主人下了逐客令,却一个个都捂住耳朵过日子,装作什么也没听到。
陆家、顾家这样亲近,祖母和母亲定然听过陆二太太说过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