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太守!”
师生们如蒙大赦,欢天喜地把知府送走。
回到教室,一个学生感叹:“如此沽名钓誉、本事全无、颠三倒四之人,竟也能做一方知府。唉!”
“时也命也,”另一个学生笑道,“人家是从龙功臣,陛下起兵时的四大县令之一。如果真有点本事,还会在燕山这偏僻之地?没看当时的另外三位县令,一个刑部左侍郎、一个吏部右侍郎、一个山西左布政?”
又有一个学生问道:“四大县令都这般了,当时陛下任命的金州知州,却怎没听邵知府提起过?”
“太守说漏嘴时提起过,”有知情者低声说道,“当时的金州知州叫刘师仁,还迁居大明乡住过几年,是太上皇提拔的第一任汉中知府。后来牵扯进那年的全国大案,被贬官调用了,现在不晓得是什么官。刘师仁要是不被牵连,如今至少也是尚书,甚至有可能已经入阁。”
众学子叹息:“这可倒霉得很。只是贬官调用,说明涉案不深,估计是被家人牵连。如此失了阁臣之位,可悲可叹啊!”
当时大明乡有三个村,刘师仁兄弟俩,一个接替孟昭做村学校长,一个是大明乡的村长之一。
朱铭被调离金州的那段时间,刘师仁协助朱国祥筹备造反事宜。
起兵攻占金州之后,金州的所有政务,也交给刘师仁一手负责。后来打下整个汉中,刘师仁又是第一任汉中知府。
大明的第一个知州!
大明的第一个知府!
如此人物,若是没有牵扯进大案,现在早就已经入阁了,那次被贬官已是左侍郎。
朝堂对此讳莫如深,朱铭处理起来也很低调,将其扔去偏远地方做知州,现在的职务是广西左布政使。
……
做事颠三倒四的邵知府,见了钦差精神无比,一进驿馆就哈哈大笑:“天使驾临,怎也不派人通知一声?”
已经在驿馆接待的县令,给宗武介绍说:“这位是邵知府。当初陛下在金州起兵,邵知府是陛下任命的四大县令之一。”
“哈哈,都是陈年往事,”邵镒得意摆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宗武闻言,不敢怠慢,恭敬作揖道:“后进末学宗武,拜见太守当面。”
县令又介绍说:“这位天使是宗阁老的侄孙。”
邵镒更加热情,拉着宗武的手说:“原来是小宗相公。”
寒暄一二,邵镒要设宴款待,请宗武去府衙喝酒,宗武以赶路为名婉言拒绝。
邵镒问道:“小宗相公要去何处?”
宗武朝着洛阳方向拱手:“奉皇命前往临潢都护府,去封赏那里的立功将士。”
邵镒说道:“一路可不好走。”
“为何?”宗武问道。
邵镒解释说:“沿途山里的百姓,全都下山落户分田了。他们是辽金时躲进山里避难的,天下承平谁愿住在山里?就连辽国的北安州(滦平、承德一带),如今也不剩几个人,大明连一个县都不设。没了人烟,豺狼当道啊,山里的野兽可凶得很。”
宗武疑惑道:“辽国既能建州,那里恐怕有很多地方可以耕种吧?”
邵镒说道:“金国坚壁清野,把人口全都带走了,还有很多饿死在半路上。后来金国灭了,那些百姓就在大定府落户,不愿钻进山里回北安州。俺听从北边回来的官吏说,北安州的州城都是空的。那里只有一个驿站,驻扎着二百军士及家属,还有逃进山里又返回的百来户人家。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人左右,都住在城里或是城郊。离城稍微远些,就能遇到豺狼虎豹。”
宗武叹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啊。堂堂一州地,居然只剩千人,民生何其多艰也。”
邵镒笑道:“那里的百姓不用交税,只须每家出点粮食,供养当地的驿站官吏,日子倒是过得颇为自在。”
“确实自在。”宗武哭笑不得。
之所以不用交税,自然是太过偏远,而且人口又不多,就连税吏都懒得去催。
邵镒说道:“等在籍人口增加到五千,朝廷就要在那里重设兴化县了。天使有没有带兵丁?”
宗武说道:“带了十多个禁军,还有保定府的一些民夫。”
邵镒嘱咐道:“途经密云时,多带一些粮食。让禁军士卒多多防备,山中是真有猛兽出没的。”
“多谢太守告知。”宗武拱手。
邵镒聊着聊着,又开始吹牛逼:“俺当年在金州的西城县做押司……”
(前面那些章节,有些人的爵位有误,还有古玉门关没考虑到荒漠化程度。全都已经改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