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拉轻轻耸肩,试图寻找到一个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但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大脑里搜索了一番,还是没有能够找到,於是就这样直接说了。“画廊超过三分之一的作品都卖出去了。”
空气,有些安静。
卢卡斯轻轻松一口气,一幅见怪不怪的冷静模样。
反而是安森怀疑自己的耳朵,“你确定?”
诺拉嘴角的笑容上扬起来,“是的。”
“所以我一会儿需要前往画廊进一步确认情况,一切发生得太快,几个小时而已,难免有些浑水摸鱼的,我们需要确认一下买家和报价,然后再看看情况,是否需要展开一波全新的宣传推广。”
一切,显得难以置信,甚至是匪夷所思。
即使再三确认,事情真实发生,但没有亲眼所见,似乎还是缺少一些真实感,震撼和冲击持续在大脑激荡。
相较而言,卢卡斯则显得镇定多了。
“没有必要。”
“安森就是最好的宣传。从安森现身到现在,这才几个小时,市场已经给予积极回应,如果接下来配合宣传,反而给人刻意之感,令人怀疑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商业气息过於浓厚,引发路人的反感;与其如此,不如耐心等待,让传闻继续发酵,等待口碑的回馈。”
诺拉兴致勃勃地看向卢卡斯。
卢卡斯面无表情,“妈,你应该看看今天聚集在画廊外面的人群,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不介意把安森的衣服撕碎,然后每人抢一个碎片。”
安森表情怪怪的,“卢卡,你也想要吗?想要的话,衣橱里有很多,你可以随便拿。”
卢卡斯:……
诺拉却已经反应过来,再次看向安森,表情里写满了自豪,“抱歉,安森,我下午质疑了你的号召力。”
真诚,坦率,温暖。
反而是安森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就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眼前的盛况,完全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於是,安森打趣了一句,“我现在有一种被卖了还在数钱的感觉,这正常吗?”
卢卡斯是正确的——
没有宣传就是最好的宣传,又或者说,正确的宣传。
整整一周后,东村艺术画廊重新吸引人们视线的消息,渐渐在纽约完全扩散开来,并且吸引“纽约客”的注意。
没有任何邀请,也没有合作计划,“纽约客”派出专栏记者,亲自前往画廊——
不是为了采访安森或者宣传安森,而是真正欣赏画展,看看吸引安森的画展如何,通过画展看看安森的艺术品味。
花瓶,往往意味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内涵。
然而,过去这段时间里,安森却正在一点一点展现出不同面貌。
对电影、对表演、对乐队、对时尚……等等等等,抛开皮囊,展现内里展现灵魂,不是一些心灵鸡汤或者名言金句,而是一种思考、一种品味,慢慢打破花瓶的偏见和标签,展现他作为一个人的更多可能。
不止是一名演员而已,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一个人的存在。
当然,阴谋论始终存在: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经纪人和公关人安排好的场景、台词、宣传报道,安森只是一个躯壳,把他人的智慧装进来并且呈现出来而已,所谓的真正灵魂依旧是一无所有空空如也。
这也是“纽约客”试图探究的。
如果安森背后拥有一个完整团队打造人设打造形象,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画展?难道不应该参与到那些更有名更具有口碑的画展吗,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这样籍籍无名的画展冒险,不是吗?
毕竟,一切都是策划,就应该尽可能减少风险减少争议才对。
一个假设,这个画展就是安森的选择,那么,从这里又能够看出什么?
撇开安森不说,“纽约客”也认为给予这些独立艺术展览一些关注是必要的,也是帮助培养艺术土壤的必经之路。
悄悄地,瞩目视线就这样来了。
那么,安森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