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人仙之盛会,霸业的可能(1 / 2)

第658章 人仙之盛会,霸业的可能先有成汤见伊尹而成殷商之王业。

又有文王请姜公而铸姬周之江山。

这都已经是很遥远的东西了——真真假假,也难以寻觅。

但是,齐国之君小白,接纳了管仲过后,在管仲的辅助下,齐国的实力,成为了诸侯当中的最强。

而齐国之君小白,也从诸侯王之一,变成了真正的诸侯‘王’,代行人王之权柄。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真真切切的,看在每一个诸侯的眼里。

一代人的超卓,便能超越其他诸侯们传承数十代的努力。

这样的事,谁不想发生在自己的家里呢?

谁不想,成为诸侯之霸主的会是自己呢?

所以,求贤!

求贤!

而普天之下,贤人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当然便是这洛邑,这人王之所在。

纵然人王已经失去了权柄,可天下的名义,也依旧在人王这里——这里,是那些大贤们讲学的终点,亦是那些贤人们相互砥砺学说而论道的地方。

天地之间的有识之士,几乎都聚集於此。

同样的,在如同过江之鲫的士子们的相互砥砺之下,能在这洛邑城中站稳脚跟,便已经是一次筛选。

要访贤求贤,这天地之间,还有什么地方比洛邑更合适呢?

所以,这六十年一次的,由齐国国君所主持的,朝拜人王的盛会,可以说是齐国会盟诸侯之后的,人间第一盛会。

那些贤人们,借助诸侯的权柄,践行自己的‘道’,以自己的‘道’为核心,改造一国。

而那些诸侯们,则借此增强自己,让自己的国度,不至於在这大争之世当中掉队。

同时,那些大神大修行者们,亦是会在此时来到洛邑参加这一次的盛会,在盛会上,或是与诸侯们达成一些协议,又或者,是将某个良才美质引入门下——这里,是人道最为荟萃的地方,也是能传承道统的良才美质最为荟萃的地方。

诸侯们进城过后,洛邑城外,便有无数的芦蓬搭了起来,绵延一片,一眼望过去,便如同是大地上又多出来一层大地一般。

对於那些滞留於洛邑周围的修行者们而言,此时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机缘。

纵然有着建木托起四九天阙,令人道之气对仙神的压制有所削减,可当人道之气汇聚於此的时候,能够顶着人道之气的压制,在这洛邑城外彰显自家玄妙之道的修行者,至少,也是一位召见永恒,等闲情况下不朽不灭的太乙。

若是能被某位太乙大神青睐,就算不曾拜入门下,但只要稍稍得一些提点,便能在功体上,大有所进。

甚至於,在这位太乙大神的提点之下,和道门搭上线,重修自家的道统,从一个散修宗派,化作道门小宗也不一定。

又或者,能在这位大神的支持下,谋取一个好的业位……

这般的人仙盛会,有多热闹,可想而知。

敖丙的目光,落於那些诸侯身上的同时,都不免分化念头,看着城外那诸多太乙的演法,然后通过这些太乙们所衍化的法门,猜测着他们的跟脚来历,猜测着他们各自的‘阵营’。

在这盛会之上,还有另外的一些人——虽然同样有着太乙的功体,但相比於其他的太乙而言,这些太乙,却显得分外的‘落寞’。

那不是别人,正是佛门的菩萨,带头的,正是曾经的玉清弟子,在商周大战当中陨落,然后被佛门寻回,拜入佛门之下的慈航道人,而今的慈航普度大菩萨。

片刻,敖丙的注意力,重新落回当前,落回城中的那些诸侯处。

那些诸侯们踏进洛邑过后的气象,在他的心神当中,来回浮现。

要借诸侯之力问鼎,那么那诸侯,就必定要有‘霸主之资’——诸侯们来洛邑求贤,可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

洛邑城中,贤人和诸侯之间的选择,是相互的。

那些贤人们,彰显自己的才能和学说,使得诸侯拜服,同样的,那些诸侯们,也会将自己最好的一个方向展示出来,让那些贤人们认为,帮助自己,是比帮助其他诸侯更好的选择。

不过,在这诸侯和贤人们的相互选择当中,敖丙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如同城外的太乙仙神们有遇到冷遇的一样,城内拜贤的诸侯,同样也有受到冷遇的。

而那被冷遇的诸侯,赫然便是在人族当中,名声不是很好的楚国!

齐国尊王攘夷,对蛮夷用兵——在这过程当中,自认为蛮夷的楚国,也同样是被齐国重拳出击过。

而在人族当前的局势之下,和妖族越走越近的楚国,更是和其他的诸侯们,格格不入,也和那些贤人们的学说,格格不入。

就敖丙的观察当中,有好几个队伍的士子们,见了楚国的旗帜朝自己的所在而至时,当即便是毫不犹豫的折身而走,丝毫没有给楚国以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冷遇之下,楚国的臣子们,脸色越来越难看。

倒是那雄壮无比的楚国国君,以及其子,看着这一幕,非但没有卑微恼怒,反而是有一种得色藏在目光之内。

“父王,这些贤人们,看起来都不愿意和我们楚国为伍,都不喜欢我们楚国啊。”

那楚国的王子低声道。

“没关系。”楚国国君的几乎是放声大笑一般,“他们不喜欢我不要紧。”

“是我礼聘他们来楚国帮我,我喜欢他们就行。”

听着楚国国君的放声大笑,那些躲避楚国队伍的士子们,躲避的动作,越发的敏捷起来。

“闾大夫,那些人的去处,都记下来了吗?”

诸侯来洛邑,不止一次,楚国被士子们冷遇,也不止一次——对於此,楚国的国君,早就有了详细的方案。

那些贤人士子们,避就让他们避,只是令士卒好生跟好这些士子们,记下他们的落脚地,打探出他们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