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下旬,此时明世宗已继位,待在香港的葡萄牙人还未嗅到北京的政治气氛已经改变。
「传令下去!朕要葡萄牙人全面撒出中国!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江鋐。」
「臣遵旨。」
江鋐,字宣之,时任广东按察使,他接受了明世宗给他的重任,他知道,当今圣上非常重视葡萄牙人的驱逐,此次任务,关乎到自己个人的仕宦生涯。
对於驱逐葡萄牙人,江鋐一点都不敢马虎。他南下视察葡萄牙的作为,发现他们已在香港形成了一股根深蒂固的势力,在屯门、大屿山到处都可以见到葡萄牙的建筑,恐怕葡萄牙人不肯轻易离开。
故此,江鋐做了相当充裕的准备迎战,他收集了相当多的战船及渔船,在望族乡绅的帮助下,招募民兵,而且收集关於葡萄牙人的战船和火炮的情报,知己知彼。
完成备战后,江鋐正式向葡萄牙人发出驱逐令,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香港。
这时候,葡萄牙人仍心存侥幸之心,在马六甲派遣了六艘战船、三百士兵,到达屯门,一方面希望借此威胁明朝不要随便开战,一方面企图与明廷议和和要求通商。
只能够说,葡萄牙人的政治灵敏度还是稍逊一筹!
汪鋐见葡人完全没有想离开香港的意欲,便派军队到屯门驱赶葡人,竟遇到葡人的武装抵抗。
我们看看葡萄牙文献是怎样记载的:
「广州的大吏和官员们⋯⋯以其全力捕获那艘船和另外七、八艘停泊在那里(屯门港)的葡船。为此,他们组织了一支有多艘船组成的舰队,几乎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很快就向我们发动攻击。但是,他们也被我们的炮击伤,死了许多人。於是,他们很少再进攻。」(João de Barros, Ásia-Década III, vol.6, pp.20,21,22.)
葡人一方面有马六甲的船只和士兵增援,一方面有着先进的鸟铳和大炮,明军很快便遇到挫败。
「葡军的武器这么厉害!我们如何才能取胜?」
「大人,我有一计!」
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告诉汪鋐,他有人在葡萄牙的船只上工作!只要找人跟他们对话,明军就能知道他们战船和大炮的弱点!
「实在是妙计!」
我们看看史书是怎样记载这件事:
「何儒⋯⋯曾到佛朗机船,见有中国人杨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国,备知造船、铸铳及制火药之法。
鋐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齎,彼遂乐从。
约定其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
鋐举兵驱逐,亦用此铳取捷。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殊域周咨录》)
简单解释一下,杨三、戴明两名中国人在船上工作甚久,知道造船和造火药的方法,而汪鋐则派人以卖酒米为原因静静地与杨三、戴明对话,了解葡萄牙船、火药和鸟铳的制造方法,并下令以同样方法制造。
顺带一提,葡萄牙人所用的炮是「佛朗机炮」。
此炮的制法如下:
「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明史.兵志四》)
「佛朗机炮」射程据载为2000尺,是一种早期后装式滑膛加农炮,使用前,使用者需要提早将开炮一次所要用的弹药装於子炮里;开火后,使用者直接将使用过的子炮从母炮后部提出,再填装进新子炮至母炮,大大缩短填装火药、清理炮筒所需的时间。
「中国之有佛朗机诸火器,盖自儒(按 ː 何儒)始也。」(《明世宗实录》)
这佛朗机炮得以传入中国,实在自何儒开始,何儒,你在历史上留下闪闪发光的名字!
另一边厢,葡萄牙一部分用的战船是「蜈蚣船」。
「蜈蚣船」,顾名思义,因两侧船桨众多仿如蜈蚣而得名。
我们看看史书是怎样形容此船的威力:
「佛朗机番船用夹板,长十丈,阔三尺,两旁架橹四十余枝,周围置铳三十四个。
船底尖,两面平,不畏风浪。
人立之处,用板扞蔽,不畏矢石。
每船三百人撑驾,橹多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
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蜈蚣船。」(《殊域周咨录》)
「船曰蜈蚣,象形也。
其制始於东南夷,以架佛郎机铳。
铳之重者千斤,小者亦百五十斤。
其法之烈也,虽木石锔锡,犯罔不碎,触罔不焦。
其达之迅也,虽奔雷掣电,势莫之疾,神莫之追,盖岛夷之长技也。」(茅元仪《武备志》)
大抵来说,蜈蚣船为多浆快速战船,船长40公尺。竖2至3桅,两旁架橹40余枝,可装配多门佛朗机炮。由於此船可以容许多名橹手划船,故在海面上能高速运行进行突袭和执行任务,既灵活又轻便。
此船的优势是流线型的修长船体配合强力的佛朗机炮和火铳,既移动快速,又威力强大,对明军来说是一大崭新军事技术。
这些技术本来是葡萄牙人的优势,但葡萄牙人大意了啊,没有留意到他们军队内有内奸!
江鋐在杨三、戴明等指导下仿制的蜈蚣船和佛朗机炮,准备向盘踞在屯门的葡军再次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江鋐也开始制定新的进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