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挽回民心--文咸之治(1 / 2)

香港那些事儿 位信 2252 字 2个月前

上回说到,因为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中国通」戴维斯总督黯然离场。

砵甸乍和戴维斯首两任总督,都为香港带来很多建设和发展。

但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

在一片唾骂声中离去。

他们也不想的,毕竟他们也做了很多事情建设香港,有血有泪。

但始终,他们所推行的措施得罪部分利益集团,所以他们都不太得民心。

但第三位接任港督一职的文咸爵士不同。

他似乎是一位得到比较高支持度的港督。

文咸的港督任期为1848年3月21日—1854年4月13日。

他的任期内,中国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道光帝驾崩,咸丰帝上台;洪秀全成立太平天国。

这两件事的发生时间相当接近,前者发生在1850年,后者发生在1851年。

道光帝仿似将一个烂摊子丢给他的下任,咸丰帝接手时还仅是19岁的小孩。

加油吧!咸丰帝!这是历史交给你的考验!勇敢去面对吧!

太平天国的发展,下一章我会聊到,因为它与香港也有一些关系。

好了,我们将焦点放到文咸港督。

文咸一上台,做了三件大事,挽回民心:

一件是,将自己的薪水暂缓发放!

老百姓:文咸万岁!

一件是,将前任港督戴维斯所留下的不合理税项全部取消!

英商:文咸万岁!

另一件是,他在定例局委任两名太平绅士为非官守议员。

什么意思呢?

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

首先,太平绅士是由港督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的职衔。

这个制度,在中国并没有,主要来源自英国。

自砵甸乍时期开始,港督便会委任一些人担任这个职位。

你可别想着什么人都有机会,一开始能担任这个职位的,全属英国洋人。

直至1878年伍廷芳被委任,才有了华人担任太平绅士的先例。

英殖民统治结束后,香港特区维持了这个制度,所以你会听到现时还有什么什么太平绅士,这就是由1843年香港开埠留到现在的。

现在定例局可由非官职的太平绅士担任议员,反映了定例局不再全部是政府机关的人,立法机关也能有其他派别代表。

这很大程度上安抚了其他在港的英国人。

非官守太平绅士:文咸万岁!

然后呢,文咸着手搞社会建设。

1848年11月,文咸建成了香港第一所公立医院。

你别简单小看这件事情!因为当时香港的医疗设备是十分落后的!

而且卫生情况非常差!

1843年,英军驻港卫戍部队中有近百分二十五的人死於疟疾!

1850年,香港一年有百分之十的欧裔居民染病死亡!

所以有公立医院的出现,对香港的公共卫生是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文咸也兴建了港督府。

什么?港督府也算是社会建设?他自己私心是吧?

说老实话,我也觉得是他自己的私心,毕竟港督府除了他还有谁能享用?

但话说就是这么有趣,就是除了他,继任的港督都能享用。

因为在港督府建成之时(1855年),他已经卸任。

这个建设后来回归改为「礼宾府」,即现在特首居住的地方。

所以,港督府也算是一个「良心建设」吧?毕竟它能惠泽后人。

另外,文咸更开启了一个大型计划:

「文咸填海计划」!

正所谓香港「山多平地少」,文咸也留意到土地不足的问题!

「那就填海解决吧!」

什么?不是有那些维护环境卫生的环保人士吗?填海不是破坏自然生态吗?他们没跑出来反对?

傻瓜,二百年前的香港,哪有什么时间去想环保?环保是这近几十年才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