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赵盼儿的新店正式在京城开业。
这半个月来,李天在忙着搞事情,但赵盼儿却一心都扑在了事业上。
而且这丫头很有远见的跳过了开茶楼的阶段,直接就搞了一家酒楼。
理由也很简单。
开茶楼的话她免不了要亲力亲为,但她很快就要成为侯爵府的当家大娘子了,到时候她要是在抛头露面那就不太好了。
所以干脆开酒楼。
但开酒楼她自己不能露面,她要在后背出谋划策并主持大局,这样一来明面上就需要推出来一个傀儡管理酒楼了。
可是她身边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宋引章这个恋爱脑就不提了。
孙三娘这人虽然靠谱,但让她管理厨房还行,要是管理整个酒楼她的能力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于是赵盼儿干脆放出风去她要找人合伙开酒楼。
当然,这京城可没人认识她赵盼儿,以她自己的名义放出风去肯定是没人搭理她的,所以赵盼儿干脆以武安侯府的名义放话要找人合作开酒楼。
看看有没有聪明人愿意合作。
结果当天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赵盼儿意外踢了一脚的池衙内。
别看这池蟠平日里看起来傻乎乎的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甚至就差把冤大头三个字写在脸上了,但他要真是傻子,怎么可能当得上京城十二行的总行头
其实人家聪明着呢。
他只不过伪装成一个大傻子罢了。
毕竟傻子的钱才好骗嘛。
而且池蟠这个大傻子整天就知道结交一些三教九流,而不懂得去攀附权贵,如此一来各个衙门口的官差都能轻而易举的拿捏他。
在他这里拿到大把的好处。
可是,如果十二行换成一个精于算计的总行头的话,人家早就去攀附高官去了,到时候这些普通衙门口的官差吃谁喝谁去啊
无形之中这些平日里欺压池蟠的衙门口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池蟠的保护伞。
因为没有池蟠他们就没有好处可拿。
所以,明面上看起来是池蟠处处被人欺压,但谁要是真想搞事情把池蟠弄下去,这些衙门口的官差第一个不答应。
综上所述,其实池衙内才是最大的赢家。
呵傻子
把池蟠当成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说实话,看到池蟠的时候,赵盼儿也有点意外,她记得这个人,当成被她踢了一脚,她还被这个人追杀了好几条街呢。
于是赵盼儿问道,“我为什么要跟你合作久”
“因为整个京城没人比我更有诚意。”
池蟠胸有成竹的开口道,“我有现成的酒楼,虽然我的永安楼不是七十二正店,但规模绝对不比七十二正店差。”
“除此以外,我出钱,出力,出人。
“而且我只要酒楼收入的两成。”
“当然,以上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这个人听话,而且没有任何后台,赵娘子说往西我绝不敢往东。”
池衙内很自信。
他自信整个京城没人会比他出手大方了。
当然,池蟠之所以这么大方,也是因为他急需找一个强有力的后台罩着自己了,那些人的胃口越来越大,池蟠早已不满那些人多时了。
要钱也就算了。
那些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的官差都敢对他吆五喝六的了。
真当他没脾气的吗
其实不是池蟠不想攀附权贵,而是那些真正的顶级权贵他根本攀附不上,人家瞧不上他这仨瓜俩枣,可那些所谓的文官清流又太贪心了,一个个的狮子大开口。
跟那些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武安侯府是池蟠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赵盼儿深深的看了池蟠一眼,“呵呵,外人都说池衙内人傻钱多,看来大家都看走眼了啊。”
她要做生意,自然要把京城里的大小势力调查清楚。
所以池蟠自然也在调查范围内。
皇城司对池蟠的评价就一句话,人傻钱多。
结果短短的几句话赵盼儿就发现,这池蟠可一点都不傻。
连皇城司的探子都小瞧他了。
但赵盼儿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
“赵娘子过奖了。”
在聪明人面前,池蟠也没有继续装傻,“我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如果我不傻一点,怎么能在京城这藏龙卧虎之地赚下这么大一份家业呢”
闻言,赵盼儿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别说京城了。
就算是小小的钱塘县也是如此。
她当初开茶坊的时候上上下下也没少打点,而且她还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结交权贵上面了,不然她那茶坊早就开不下去了。
生意那么好。
不知道多少人眼红呢。
“合作愉快,希望池衙内不要让我失望。”
“赵娘子放心,我池蟠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酒楼开业自然要有噱头。
赵盼儿先是准备了一场盛大的烟花秀。
接下来就是各种歌舞杂耍的表演秀。
当然这些还不够让永安楼一炮而红。
最后巾。
压轴的是宋引章跟张好好的合作表演。
一个是号称江南第一琵琶手的宋引章,另外一个更是名满京城的第一歌姬张好好,这两个人的合作,立即吸引力一大批人的目光。
今天很多人来永安楼就是冲着这两个人来的。
二楼的包厢里。
“怎么样”身为老板娘的赵盼儿正抱着李天的胳膊撒娇道,“我这酒楼的开业典礼办的够气派吧”
“你看,来了这么多达官显贵。”
赵盼儿一副求夸奖的小表情。
“呵这些达官显贵是冲你来的吗”
李天微微一笑宠溺的捏了一下赵盼儿的小鼻子,“人家是冲着江南第一琵琶手和京城第一歌姬的合作表演来的。”
“我知道。”
“但我对三娘的厨艺有信心。”
“这些人只要尝过三娘的菜品就绝对会成为我永安楼的回头客。”
赵盼儿腰杆一挺信心满满的说道。
这点赵盼儿可不是吹的,孙三娘的手艺的确算得上一绝,别说在这个严重缺乏各种调味料的古代了,哪怕放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