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覆盖剥离(1 / 2)

刑警日志 刹车很及时 1672 字 1个月前

第355章 覆盖剥离

张旺的涉枪案虽然没有做实,但是孙涛的线索也算是有立功表现。

最起码也是破了个仿真枪倒卖的案子。

外边忙的水深火热,不可开胶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实验室里的陆川。

能这么安静全心全意的做案子,陆川感觉很舒服。

放下一切,只是关注手里的案子,让陆川有一种特别安心的安全感。

但是,享受这种感觉的付出就是,高强度的工作。

积案的清扫,其实支队每年都在进行,甚至平时的时候,每一起积案也都有人刻意盯着。

比如任强组里的人,每个人身上差不多都有一到两起积案在跟进。

平时没有案子的时候,就是跟着自己身上的积案。

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什么的。

总之,这些案子其实并没有因为是积案,就没人管。

另外,支队也好,市局也好,有的时候也会举行一些积案清理的专门行动。

在某个大家不太忙的时间里边,集中优势力量突击几起积案。

陆川现在已经开始扫四年前的积案,这一年的积案更少,就一个。

并不是每年都积案,也不是每年都有大案要案。

海州市刑侦支队的积案,数量较多的,还是在20年前一这段时间。

尤其是命案积案,大多也集中在那个时间段。

原因也很简单,当年的刑侦技术和现在相比,天差地别。

那个时候还没有dna鉴定分析的说法,指纹鉴定也刚刚起步,并且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指纹数据库。

那个年代,dna鉴定分析只在国外听说过,国内只有首都,个别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才有这方面的实验室。

普通的案件根本轮不到这样的实验室去参与,光办全国性的大案要案这些实验室都忙得脚不沾地儿。

指纹鉴定也不像现在这样,通过指纹扫描仪,直接录入系统。

那个时候用的都是指纹卡。

在那个年代,判断一支刑侦支队的现勘有没有战斗力,就是看谁积攒的指纹卡多。

当然,那个时候警种划分没有这么细致,没有什么一线刑警、现勘的说法。

据刘国栋说,当年他上班的时候,海州市刑侦支队的指纹卡超过十万张。

什么概念,一个房子都装不下。

而那个时候,鉴定指纹就是用这些指纹卡去鉴定比对,一张一张去看,一张一张去比对。

马蹄镜一戴,跟老精灵似的。

陆川现在破的案子,死者叫王慧芳,当年死亡的时候四十六岁。

被发现的时候,死亡在家里的卧室,死因是腹部中刀,失血过多死亡。

报案人是死者的丈夫,叫张超,两人没有孩子。

媳妇死了,丈夫报警,任何人办案都会把重点怀疑放在丈夫身上。

当时的刑侦支队这边也确实是这样干的。

但是,根据卷宗记载,当时张超在单位上班,有同事的口供作证。

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另外,根据邻居反应的情况,两人平时夫妻关系很好,张超的杀人动机似乎也并不充足。

陆川大概翻阅了一下卷宗,了解了一下基本情况。

但是这不是陆川关注的重点,他关注的是凶手在现场留下的痕迹。

首先是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