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7章 坑你辽国没商量,苏良献惊天大(1 / 2)

第257章 坑你辽国没商量,苏良献惊天大计!

正月二十日。

一艘商船、一艘官船,一前一后,行驶在大运河上。

苏良站在甲板上,举目远眺。

河上船桅如林,河畔草集云布。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大宋已然大变了模样。

虽说变法之策,没有三年五载,实难看出成效。

但而今,苏良明显感觉到,百姓们的心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一旦日子有了盼头。

谁都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

正月二十九日,近午时。

阳光灿烂,风微凉。

苏良一行终於回到了汴京城。

汴河码头,依旧喧嚣忙碌,河畔上的许多柳树已绽出新芽。

吉叔早已在前方等候。

令苏良意外的是张茂则竟然也在。

当下,张茂则的一言一行,代表的皆是赵祯。

苏良连忙迎了上去。

张茂则笑着说道:“欢迎苏御史返京,自从汴京城缺了苏御史,一下子就不热闹了!”

“你想要哪种热闹,气得官家掀桌子?”

“哈哈哈哈……”

二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闲聊数句后,张茂则道明了来意。

“官家念你辛劳,且此次差事办得甚好,特许你二月二朝会时再上值即可。此外,官家特派了两名御医,午后便会上门……”

按照惯例,苏良此去乃是公差,理应在回京后,立即入禁中汇报。

但赵祯知晓他旅途疲惫,唐宛眉又怀有身孕,便特许他再歇息两日。

此等恩宠。

即使是文彦博、张方平等相公都是难以得到的。

“多谢官家了!”

苏良心中涌出一抹感动。

官家在体恤自己生活这方面,真的是无可挑剔。

张茂则想了想,又道:“此外,辽国特使萧鼎和高丽特使王护奇、副使李宗都还未离开汴京城,似乎是想要向伱和唐老夫子致歉,你防着点他们,尤其是萧鼎,他自打来汴京,便一直打听我朝的诸项变法事宜。”

苏良点了点头。

一个多时辰后,苏良一行终於到家。

两名御医为唐宛眉诊了脉,开下几副安胎药后,便离去了。

而两名御医前脚刚走。

吉叔便拿来了一个拜帖,走进客厅。

“官人,辽国特使萧鼎和高丽特使王护奇、副使李宗求见,声称要来致歉,且带来了一马车礼物。”

苏良想了一下,道:“将他们请进来吧!”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对方来致歉,苏良自然不能拒之不见。

“那礼物……”吉叔问道。

“礼物收下,待他们离开后,原封不动地拉到三司即可。”

当下的苏良,吃穿不愁。

因官家与皇后数次重赏,只要苏子慕以后不败家,完全可以花到他子孙满堂。

……

片刻后。

辽国特使萧鼎和高丽特使王护奇、副使李宗,大步走进苏良家中。

苏良快步走到庭院,看三人走路的位置,便辨别出了身份。

为首的壮硕中年人,便是萧鼎。

后面两个,走在前面的小老头是主使王护奇,走在其侧后方的青年定然是副使李宗。

“三位特使突然来访,顿使寒舍蓬荜生辉,里面请,里面请!”苏良笑着说道。

苏良在前面引路,三人跟在后面。

高丽特使王护奇和副使李宗的笑容都有些无奈。

他们根本不愿来苏良家中致歉且也不用致歉,因为他们国主已道过歉且赔了钱。

是辽国特使萧鼎为了结交苏良,硬逼着他们来道歉。

他们不敢得罪萧鼎,便只能来苏宅道歉。

四人坐下后。

高丽特使王护奇和副使李宗便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话术,郑重地向苏良和苏良的岳丈道歉。

称全都是高丽之错,称他们管束不严,才出了贼盗……

皆是场面话术。

苏良对这个处理结果甚是满意,见二人又道歉,便一直都是笑呵呵的。

片刻后。

辽国特使萧鼎开口了。

“苏御史,高丽乃我辽之属国,高丽有错,我也感到十分丢人,真是对不住了!”

“高丽使团明日便将返回高丽,但我打算再在汴京小住一段时日,学一学大宋的文化,体验一番汴京的风土人情,日后可能会有叨扰到苏御史的地方,望你莫在意!”

“好说好说!宋辽乃兄弟之国,都不是外人,都不是外人!”苏良笑着说道。

苏良心里明白。

辽使是见大宋变法成果显着,想要来偷师了。

随即,四人便开始闲聊起来。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人。

高丽特使王护奇和副使李宗如坐针毡,恨不得立即离开苏宅。

但萧鼎却是没话找话,不断向苏良打听着大宋变法的进度。

甚至有想留下来吃晚饭的打算。

苏良自不会让他如愿。

约一刻锺后。

苏良找了个要出门办事的借口,将三人送出门外。

……

翌日。

高丽使团离开了汴京城。

而辽国特使萧鼎则是在汴京城闲逛起来。

午后,苏良还收到萧鼎的请客帖。

他称昨日与苏良相谈甚欢,想要今晚在樊楼再次畅聊,还用上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样的词语。

苏良差点儿没被恶心死,直接婉拒。

……

萧鼎除了骚扰苏良外,将变法司的官员骚扰了一遍。

范仲淹、王尧臣以公务繁忙没有搭理他,梁适、司马光收到他的半马车礼物后,又礼貌地退了回去。

至於知东明县的王安石。

看出萧鼎来意后,直接破口大骂,将萧鼎骂了回去。

不得不服,萧鼎的脸皮极厚。

他就当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过。

辽国使团的二十多人全以了解汴京的风土人情为由,明目张胆地搜集大宋的变法之策。

虽然他们带不走一纸一字关於全宋变法的东西。

但却可以记在脑子里。

司马光去了鸿胪寺,要求鸿胪寺将辽国使团驱离。

但鸿胪寺称,辽国皇帝给官家写了亲笔信,让辽国使团在汴京多待一段时日,体验一番大宋的风土人情。

官家已然应允。

当下驱赶,有失官家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