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军集结!苏良搭台完毕,该狄青唱大戏了
陆上丝绸之路。
不仅是一条贸易商路,还是一条文化之路、和平之路。
当大宋与西域诸国的通道再次打开。
商贸交易、文化共享、新事物不断涌现,甚至婚配发生多民族融合。
东西方便能形成共有的新秩序。
当多个国家部落变成一个互利共赢共同体,血腥暴力与不公便会减少许多,底层百姓的日子才有可能变好。
对大宋而言。
让商贸和文化走出去,将会使得大宋的财政流通更加健康,也会使得江山社稷更加稳固。
苏良看向这个一脸真诚、欲闯西域而谋求归宋资格的汉子,笑着问道:“我叫苏良,字景明,你叫什么名字?”
“王樵,字木之。”那汉子回答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又惊又喜地说道:“您……您……您就是苏景明?”
“我们有眼不识泰山,参见苏中丞!”
“参见苏中丞!”
后面的汉子们听到苏良之名,也都甚是兴奋,纷纷拱手高呼。
苏良当年在西夏卓罗城前追凶砍头之事,使得其名震西北、河湟以及吐蕃诸部大部分地区。
但凡是个西北大男人。
无不觉得苏良足够强硬,实乃国之英雄。
“王樵,你们祖上有污点,被熙河镇所拒,实属正常,但你们敢於以闯西域之举回归大宋,我甚是欣赏。”
“我可以为你们写一封加盖官印的证明信,让你们暂以‘大宋商人’的身份前往西域,此去途中,面对盗匪恶人之流,你们可以以牙还牙,但面对普通百姓、善良的商人,你们不许偷抢,只能做正常买卖。”
“待你们打通这条路,可再去熙河镇,到时我破例让伱们和你们的家人回归宋土。”
“明白,明白,我们一定可以的,多谢苏中丞!”王樵甚是感激地说道。
他们拥有苏良的证明信,至少能减少一半的风险。
出门在外。
大宋商人这个身份,非常有用。
西域的一些国家和部落。
即使不给辽国和西夏的面子,也会给大宋的面子。
因大宋在文化和物品输出上,远远高於别国。
很多用过大宋瓷器、丝绸、药材、农具、书籍等物品的西域人都对大宋有较高的认同感。
很快。
苏良便为他们写了一封证明信。
这些汉子再次朝着苏良拱手,然后才朝着西方奔去。
而苏良等人也朝着东北方向行去。
……
六月十五日。
苏良等人来到了黄河之畔。
此部分的黄河,河道蜿蜒而狭长,河水也较为清澈,周边的河谷山峡甚多,随处可见一片又一片的绿坡草地。
不但适合放牧,而且适合耕种。
可惜人烟稀少,未被开发,方圆几十里都看不到人。
待大宋拓边结束,苏良一定会派人来这里垦荒,将这块荒地变成宝地。
这里。
也距离西夏边境越来越近了。
苏良根据规划的路线,又劝降了数个部落。
他本以为此处距离西夏较近,劝降难度会高一些。
哪曾想。
当下的大宋,名声甚好,再加上苏良之名的加持,几乎毫不费力地便让他们签订了归宋契约。
当然,苏良也会履行承诺,保证让他们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
六月二十七日,近黄昏。
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旁,苏良骑於马上,看向前方。
后面的龙羽军士兵们也都心情激动地朝着前方眺望着。
前方五里外。
有一个三百余人的小部落。
此部落乃是众人河湟劝降的最后一个部落,待完成之后,苏良便可告知狄青,大宋西军可正式深入河湟拓边。
一个多时辰前。
独臂老乔等四名老兵带着数名龙羽军士兵进入了此部落。
这个时候,差不多该出来了。
片刻后。
前方出现了独臂老乔等人的身影,看他们脸上的笑容,便知此部落已然答应归宋。
踏!踏!踏!
马蹄声越来越响。
独臂老乔奔在最前方,在距离苏良还有近三丈时,其勒住马绳,翻身下马。
“中丞,我等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独臂老乔高声道。
“好!”苏良高喝一声。
后面的龙羽军士兵们也都甚是激动。
在深入河湟之初,众人都是抱着身死的想法来的,没想到能完成的这么顺利。
就在这时。
独臂老乔突然瘫坐在地上。
苏良连忙下马,后面的老兵们也都纷纷下马,走到他的面前。
就在大家准备搀扶他时。
独臂老乔摇了摇头,道:“我……我没事儿。”
随即。
独臂老乔竟然开始抽泣起来,然后嚎啕大哭。
一边哭一边喃喃道:“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苏中丞,诸位舍命的龙羽军士兵们,整个河湟的百姓都要感谢你们……”
随着独臂老乔放声大哭,一旁的数名老兵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所有人都明白河湟劝降成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数十万的河湟百姓都将免於战乱,意味着将会大大减少大宋禁军的牺牲,意味着这片土地很快就要成为大宋的领土……
拓边一尺,便算不世之功,更何况数千里。
众人虽未曾大战,但深入河湟,奔走数千里,劝降了几十个部落。
绝对可称得上是此次熙河拓边的先锋军。
功绩大焉。
这时。
独臂老乔站起身,看向苏良,道:“苏中丞,老朽代表河湟所有百姓和那些因您之策而免於战事的士兵们,向您表示感谢,您是大英雄,是熙河百姓的救世主!”
苏良此道河湟劝降之策,可以说挽救了数万人的性命。
唰!唰!唰!
独臂老乔话音落后,数名老兵同时拱手,刘三刀也郑重拱手。
所有龙羽军士兵纷纷下马,也皆拱手。
他们之所以如此敬重苏良,是苏良将百姓的性命看得比自己的命都要重要。
依照大宋的兵力,本可以武力拓边。
大宋西军深入河湟,完全就是碾压式,河湟的任何一个部落都不可能敌。
但苏良却选择了最冒险,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方式。
此等气魄,怎能令人不钦佩。
此番深入河湟,看似顺利,但若不是苏良的名声摆在这里,苏良的劝降之术高超。
这二百余人死在这里的可能性非常大。
换作一般的士大夫官员。
即使官家承诺他劝降成功后当丞相都不一定有这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