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士子们举着拳头,齐齐高呼起来,他们总以为声高便有道理,声高便能操控民意。
“你们这些迂腐士子,我与你们没有什么好说的?”??说罢,曹佾便准备离开。
然而书生们却围在一起,不让他离开。
就在开封府的差役准备出面时,后面传来苏良的声音。
“让本官来给你们一个交待!”
众人闻声望去。
一看是苏良,周边众人纷纷让出道来。
一旁开封府的差役也骤然紧张起来,纷纷握紧腰间的大刀,并上前靠了过来。
曹佾周边有数名护卫保护,不会被殴打,但苏良的护卫却站在后面,未曾上前。
苏良若被打了。
他们这些差役全都会受到重惩,甚至丢了官身。
苏良走到曹佾身边后,周边的书生士子都忍不住后退了数步,有的甚至低下了脑袋。
当下的士大夫官员,书生士子们最不敢招惹的就是苏良。
别的士大夫官员不会与他们在街头对骂,但苏良却敢,并且能骂的他们都抬不起头。
曹佾见到苏良到来,顿时兴奋起来,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
苏良环顾四周。
“向全天下读书人认错?你们谁有资格代表全天下读书人,站出来让本官瞧瞧!”
顿时,围边鸦雀无声,绝大多数士子都低下了脑袋。
就在这时。
一名年轻的士子朝前走出一步。
“苏御史,全宋变法时期,官家提倡言论自由,我等乃是为国发声,为国而辩,难道有错吗?你……你……你莫以官威压人!”
此话一出,立马便有十余名年轻士子抬起头,挺胸看向苏良。
苏良淡淡一笑。
“我刚才以官威压人了吗?”
“我若真以官威压人,就凭你们刚才那番话,本官便可以‘扰乱全宋变法’为由,将你们全都抓起来!”
“当下,全宋官员、百姓皆在为变法忙碌,你们却无中生有,在街头胡说八道,你们想要辩,本官就与你们辩一辩,你们谁先来辩?”
那名年轻书生看向苏良。
“苏御史,您与国舅爷筹办百家学院时,声称乃是为国而立,为民而建。”
“然年末冬赐,逾礼而为,夫子学子待遇甚於国子监,这难道不是败坏学风、鼓吹金钱至上论,为得民意而打压天下读书人,完全本末倒置的行为吗?”
“区区一个雕工,比县尉的待遇都要好,区区一个致仕的勾栏填词人,竟比国子监丞的月钱高了三倍,还有佣人专门照顾?这难道不是僭越吗?”
雕工,指的是毕昇;填词人,指的是柳永。
“若日后的年轻人,全都去学奇技淫巧而忘却孔孟之道,那我大宋与蛮夷何异,此等做法,实乃对全天下读书人的轻视与侮辱!”
……
此名年轻人说完后,周围的士子们都挺起了腰杆,扬起了脑袋。
他们觉得苏良这次一定会吃瘪,因为百家学院此举侮辱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苏良环顾四周。
与众书生士子的眼神相对后,缓缓开了口。
“首先,你们代表不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若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如此想,那我大宋的未来恐怕真的没救了!”
“你们可以看看你们周边的人,或瞧一瞧自己,有哪个为朝廷、为百姓做过贡献?为全宋变法添一丝力?”
这时,一名书生反驳道:“待我等考取功名,入仕之后,自会为天下计,为官家分忧,为百姓伸张正义!”
苏良不屑一笑。
“哼!不靠祖上官荫,你们又有几人能考上功名,有自信下次科举必能高中进士的,站出来让本官瞧一瞧!”
顿时,无人敢站出。
真正心在科举的,根本不会在此处胡搅蛮缠。
苏良又道:“诸位,你们太高估自己了,太自以为是了,读了几年书,在茶馆闲谈了几次朝政,便将自己当作治世能臣了?”
“百家学院年终奖赏,奖励的是对天下,对百姓有所贡献的人。”
“刚才你所言的‘区区一个雕工’,若没有他,哪来的活字印刷,哪来的民间小报的蓬勃发展,他靠着这个技术,使得汴京城数千名百姓靠着小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他的贡献比不上你们吗?百家学院不但会给予他丰厚的报酬,还会为他写书立传,令他青史留名!”
“刚才你所言的‘区区一个勾栏填词人’,他的词已经传遍天下,并且注定传至后世,千年之后,或许没有人记住下一届的科举头名是谁?没有人记得我苏景明是谁,但一定还会有人继续吟唱他写的词,还会有无数从事唱词行业的艺人去拜祭他,因为他用自己的手艺,能养活一代代穷苦人!”
“你们所谓的奇技淫巧,不能帮你们读书,但却能让农人、工人更加省力,使得一个百姓使用同样的力气获得更多的回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利人,利宋,利后世,难道不该厚赏?”
“你们在做什么?你们高喊着要考取功名,要为君分忧,但你们是如何做得吗?你们花着父母的钱,去吃喝玩乐,去瓦子找歌姬,去花船狎妓,你们只会利己而不会利人!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现在的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为百姓计的工匠艺人们?你们称百家学院此举是在打压读书人,我承认,但打压的是你们这类对家国社稷没有任何贡献的读书人,你们不配享受今日之待遇!”
“你们为百姓做了什么?以后你们即使做官,又能做些什么?当下的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没有你们,大宋依旧会很好,依旧会走向盛世,而你们还可能成为盛世里的蛀虫!”
“我从来没有侮辱过读书人,读书有大用,然你们这些人中,有九成都是读过书的废物,还是将你们这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嘴脸放下去吧!”
“在此,我奉劝那些靠着读书混日子或想着中举后便能财色双收,享尽荣华富贵的人,趁早换个行当吧,不然,早晚会锒铛入狱!”
“当下的大宋,任何行当的人,只要能做出利他人、利天下之事,便能受到天下人的尊敬,便能青史留名!”
……
苏良说罢后,环顾四周,高声道:“可还有人要辩?”
下方顿时鸦雀无声。
年轻的书生士子们都傻眼了,他们根本无法反驳。
当下的他们。
完全是靠着父辈,靠着家中余财,以未来的士大夫自居,在汴京城高谈阔论,满足自我的虚荣。
其实,他们贪图享乐,一事无成。
苏良缓了缓,语气缓和了一些。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趁着年轻,多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吧!”
说罢,苏良大步离开,周边士子,纷纷后撤。
曹佾挺着胸膛紧跟其后。
此刻的他,觉得自己弃官从商,乃是最正确的选择,他也必将因此选择,为大宋做出所有外戚都无法做到的贡献,成为将门曹家的骄傲。
就在这时。
士子们纷纷朝着苏良躬身拱手,行学子对夫子的礼仪。
今日,他们受益匪浅。
不但明白了读书入仕的意义,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周围诸多围观的百姓也都眼含热泪,甚是激动。
他们骤然明白,读书入仕并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做有利於他人,有利於天下的事情,在任何行当,都能受人尊敬,都能成为国士,都能青史留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