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请求诛杀董昭,自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思虑许久。
因为他辅佐曹操的最终理想,是让曹操成为大汉的周公,一扫乱象,还政天子。
而此前的曹操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和皇帝有矛盾,但那是内部矛盾。
对于荀彧来说,刘协年纪还小,容易受奸臣蛊惑。
所以他一直坚定的站在曹操这边,同时维护着天子的尊严。
这种行为不是自我矛盾,而是希望有一朝天下平定,曹操和天子可以和平相处。
可自从董昭谏言之后,曹操似乎就变了一个人。
不断替换朝中重臣,打压天子的威严,甚至有些僭越之举。
曹操这种行为,就和他原本的理想背道而驰了!
所以荀彧细细寻思之后,断定了董昭就是祸乱源头!
若非董昭谏言,曹操就还在正轨之上,唯有将董昭杀了,曹操才能继续充当周公的角色。
由是此时面对老曹的问计,荀彧便表示先杀董昭,随之又下拜道:
“若是主公担忧天子不愿恕罪,彧愿亲自入宫,向陛下阐明曹公之意!”
“只需天子首肯下诏,曹公再行迁都,便合乎情理。”
“若刘备再敢攻之,彧当坐镇许县,为曹公御守后方!”
他自觉在刘协面前还有几分薄面,只要曹操把董昭杀了,他就能帮老曹说服迁都。
如此一番话语虽是出于公心,但曹操听在耳中,就变了一番模样。
在曹操看来,荀彧这一番话是在威胁他,用助迁都来威胁他!
本来他是有心和荀彧和睦相处的,可荀彧此言却让他意识到了一件事。
朝廷与汉室在其心中,远远比他曹操更为重要!
与之相对,荀彧要杀的董昭,却是全心全意在为他曹操谋划!
如今荀彧要杀董昭,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逼他做选择。
若是他方才没有向荀彧告罪,现在多半就会发怒。
但他不是喜怒无常之人,方才既然才给荀彧告罪,现在自然不可能翻脸。
故而略微犹豫片刻之后,他便抚须笑道:
“文若此言虽可,然则董公仁并无大过,岂能杀之。”
“不如这般,我知卿深恨不敬之语,我将此人调往河东主政。”
“现在大战正是用人之际,此人也可御使一方。”
“待得来日败了袁绍,文若再行依罪论处,吾不阻也!”
他这话就属于服软了,我知道你看董昭不顺眼,我把他先调走行不行?
只要你能助我稳定大势,击败袁绍,来日你怎么做都行!
荀彧听得此言,自知曹操不愿杀董昭,但他也知道,曹操肯调走董昭,已然是极大退步!
而他也没指望曹操真把董昭怎么样,只要老曹不在听董昭之言即可!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便点了点头,这才站直道:
“如此也可,实则在下并非厌恶董公仁!”
“只因此人言语太过,不敬天子,于曹公无益。”
“曹公如是疏远这等小人,彧自不敢过多赘言!”
“然则昔日围猎之罪,却不可免,曹公当随我入宫请罪!”
“待天子恕罪之后,在下自当助力主公迁都!”
他觉得董昭虽然是放了,可你老曹触怒天子之罪,还是得去道歉。
不然你前期竖立的周公形象,便会崩坏,刘协也肯定不会原谅。
所以一切根源,还得转到和刘协缓和关系这一块!
然则曹操见他如此得寸进尺,心中自是越发不悦。
心想起身呵斥一顿,可现在确实离不开荀彧。
但要他去给小皇帝道歉,他心中也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刘协是董卓立的新帝,得位本来就不正,要是没有他曹操,刘协顶多就是一傀儡。
可现在倒反天罡了,他曹操拥立天子,好处没多少,反倒给自己认了个爹。
若是刘备崛起势头太猛,他曹操岂会受这等屈辱?
思来想去,老曹只觉心中一闷,强自挤出了一抹笑道:
“罢了,既是文若如此规劝,操岂有不应之理。”
“但吾惧天子恐难原谅,不如文若先行入宫。”
“待文若得到了天子之令,操再行入宫却也不迟!”
荀彧看他没有直接拒绝,顿时感觉心中一阵欣慰。
现在的曹操,方才是他一心认定跟随的那个主公!
“愿尊主公之令,彧这便入宫向天子阐明明公之言!”
一番言语说罢,荀彧又对曹操躬身一拜,便朝府外行去。
而直到荀彧的身影消失在屋外,曹操方才缓步行到了案桌前坐下。
他拿起一支毛笔,想要打开书卷,却听咔嚓一声,毛笔应声而断。
这时,府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曹操一听,急忙将毛笔藏在案下,抬头笑道:
“不知文若还有何事要行交代?”
可他刚一抬头,便见一脸急色的郭嘉行入房内。
“主公方才莫非是在与荀令君密谈?”
一入房间,郭嘉便看见了案下的两节断笔。
他正疑惑之间,便见曹操抚须笑道:
“正是,方才吾与文若详谈迁都之事。”
“不料此笔腐朽,刚一拿起,便断成两截。”
“我还以为是文若复返,不料竟是奉孝。”
“不知奉孝前来何事,操怎未听仲康通报?”
自从典韦死后,许褚便接任了曹操护卫统领之责。
凡众人前来,皆要通报之后,方才可进。
郭嘉听他解释,自也没有多想,见其问话,忙道:
“因是事情紧急,在下不敢耽搁!”
“方才许将军前去送了令君,听闻事情紧急,便让在下先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