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2)

说完,他转身离去。

杀朱允炆?

没兴趣,同时他也不打算杀。

一方面,杀朱允炆这个如今连皇室身份都没有的人,对他没啥好处反而是会有损他的名声。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于朱允炆非常喜爱,他犯不着为了一个对他根本构不成威胁的人而让朱元璋不悦。

朱允炆看向朱允熥的背影,眼神之中满是自惭形秽,不管是在谋略手段上,还是在心胸上,他都远不如他这个弟弟。

……

三日后。

朱允炆告别朱元璋,带着他两个弟弟离开应天府,去了凤阳。

皇储之争,彻底结束。

……

某日朝会。

朱元璋处理完需要在朝会上处理的事情后,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下方一众文武百官,他目光锁定在文官上,问道:“关于靖康之变,你们有谁能和咱简单说说?”

众文官闻言神色疑惑,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问这个。

随即一个文官走出,先是对着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道:“回禀陛下,这靖康之变说的是北宋末年,金军攻破开封,将徽钦二帝掳去之事。”

朱元璋看向下方那文官,神色平静的继续问道:“那徽钦二帝为何会被金军掳去?”

这话一出,殿内一些文官神色不由得出现一些变化。

陛下前段时间让人搜集关于宋朝靖康之变时期的史书,自然是早已传出,一些聪慧之人得知后也跟着翻阅关于这段历史的史书,然后他们越看越是惊悚。

如今陛下在朝会上开口询问关于这靖康之变,绝不是简单的询问那么简单,这恐怕是陛下发难前的铺垫。

武将勋贵,则是一个个神色疑惑。

他们都是大老粗,平日里不看史书,因而他们对于靖康之变只是知晓这是宋朝的耻辱,耻辱程度远超唐朝的天子九逃,国都六失。

刚才站出回答的文官并不知晓有什么内幕,他老实的回答道:“这是因为徽钦二帝软弱无能,不听忠臣,相信术士妖言,最终导致开封被金军攻破,而徽钦二帝也被金军掳去。”

“没了?”

朱元璋道。

文官想了想,随后说道:“还有重用童贯与蔡京等奸臣。”

朱元璋道:“他们这些主战,为宋朝立下不少功劳之人是奸臣,那么谁是大宋的忠臣?”

童贯和蔡京,他虽然不喜,而且这两个家伙确实是做了不少恶事,但这两个也是有不少的功劳。

当然他也不在意这两个人是坏,还是好,如今他只想将罪责扯到文官身上,如此他才好问责。

“这……”

文官语塞。

他很想说:我又不是研究历史的,我哪知道谁是奸臣,谁是忠臣。

然这话他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