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李景隆应道,随即他让人传讯应天府工学院。
能否在淮河上建桥,他不知道,同时他也不在意,他只知道他要听话。
文官们闻言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对于造桥不懂。
不过他们知晓桥的意义,如果真能在黄河上造个桥,将能很好的连通南北,加强南北联系,这对于大明来说,乃是最大的好事。
……
渡过黄河,走陆路北上。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而且每路过一个城池,朱允熥都会指点一下。
虽然他不是专业人士,但他的见识足够多,他随便一个指点,就能让人少走无数弯路。
他的这些指点不仅让这些城池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让他积攒不少名声,让无数人对他充满崇拜和敬畏。
除了指点发展,他也会处理一些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的出现让朱允熥意识到这法院需要尽快建立,只有司法独立,才能更好的减少冤假错案。
关于大明刑部的改革他早就制定,只是介于朝廷之前没钱,这才放弃,如今大明不缺钱,那么原本放弃的改革可以重新启用。
想到就做,当天朱允熥就给朱元璋上了一封信,将他关于刑部的改革详细的写在上面。
……
应天府。
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信,久久不语,神色陷入了沉默。
刑部司法改革,他之前以朝廷没钱为由给予否决,如今朝廷不缺钱,无法再以此否决,而且就算是他如今否决,日后允熥上位,还是会进行改革。
他心中叹息一声,然后他看向殿内秦王等人,道:“这是允熥给咱的信,你们看一下。”
“允熥的信?难道发生什么大事?”
秦王道,然后他接过信,看着上面内容,越看越是震惊。
燕王看秦王神色露出震惊,疑惑的问道:“信上写的什么?”
“你自己看。”
秦王将信交给燕王。
朱棣接过信,看向上面的内容,前面写的主要是这段时间允熥处理的一些冤假错案,随后解释这些案件之所以会出现冤假错案,主要在于官员因各种原因,无法秉公办理,亦或者是根本不会秉公办理。
最后则是写关于刑部司法的改革,这个改革……
好。
这么一改,就能很大程度减少冤假错案,虽然这个改革会多花费不少钱,但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