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丙子胡乱(2 / 2)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78 字 1个月前

然而不管朝鲜内部舆论如何喧嚣,但后金的实力远强于朝鲜,所以,朝鲜还是委委屈屈的派人参加了皇太极称帝的仪式;不过,朝鲜使者罗德宪、李廓明确拒绝在典礼上行跪拜之礼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认皇太极的皇帝身份,也不承认朝鲜是清朝的藩属这下可就激怒了皇太极,因此他下令将两个使者驱逐出境。

在驱除罗德宪、李廓两名使节的同时,皇太极还给他们一封国书,内中以“大清皇帝”身份称呼朝鲜为“尔国”,并要求朝鲜国王立即送子弟为人质。

待罗、李两人在朝鲜朝堂上将这份国书的内容宣示于众后其实,罗、李在回到朝鲜前就丢弃皇太极的国书,现在宣读的只是他们誊抄默记的内容,不排除有添油加醋的可能朝鲜再次举国哗然。

清崇德元年大明崇祯八年、西历1636年六月十七日,李倧向清朝发出“檄书”,强调“败盟”责任在清方,两国关系濒临破裂。

按说这个时候,朝鲜应该加强戒备,防御清军可能的进攻,但问题是,朝鲜国内的党争可比大明厉害的的,因此哪怕是国家已经面临了被他国入侵的威胁了,朝鲜内部依旧有人“主和”、有人“斥和”,彼此无法形成合力。

最终,朝王李倧还是在“主和”派的影响下,决定维持与清朝“兄弟之国”的状态,所以他派出使者试图向清廷阐明朝鲜的态度,缓和双边关系。

可没成想,已经通过密探了解到朝鲜中枢动向的皇太极,拒绝接受朝使朴仁范等人所携国书,并对朝鲜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朝鲜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前送王子、大臣来“更定和议”,否则清军将“大举东抢”。

消息传回朝鲜后,朝王李倧痛苦地对臣下说道“欲为守御之备,则形势如此;欲为羁縻之策,则名士辈皆曰不可。贼来而已,将如之何”

这番话,表达了李倧既无力防备清军入侵、又面临斥和派所谓“名士辈”舆论压力的进退两难之境。

最终,脑袋清醒的李倧还是顶住朝中斥和派的压力,又派朴兰英出使清朝,但在朴兰英北上途中,丙子之役就爆发了崇祯九年十月,破关攻入明境北直隶的清军满载着劫掠来的百姓和财物回到了沈阳,鉴于此次征明期间,并未与明军主力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清军上下近乎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在安排部队稍事休整后,皇太极于当年十一月十九日召集众臣于笃恭殿上集会,期间皇太极正式宣布将亲征朝鲜,以惩罚朝鲜“败盟逆命”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