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后,朝中各个部门都紧锣密鼓的忙了起来。
以至于列国使臣和各地藩王慢慢开始离京的事情,都是由英王和景王分别负责的。
陛下只是象征性的再次出面设了个宴,给众人践行,就不管这事儿了。
至于有没有人不老实赖着不肯走
那正中了陛下的下怀。
他正愁有什么法子把这些藩王都留在上京呢
可那都是他父皇、祖父时候分出去的藩王了,大多都没什么实权。
只是拿着封地百姓的岁贡,自由些罢了。
但换了秦骜,他却觉得拿那么大的地方养着这些人浪费了。
还不如就在上京圈一块地方,给他们养老,封地的钱一分不少的照样给他们。
要知道,这些当王爷的在上京谁没有一座府邸呢
这样还能省下他们在封地另建王府养着一堆的属臣,时不时还要担心他们给地方找麻烦。
送走了使臣和藩王们的景王等人也在开始想着,陛下什么时候让他们去封地。
比起待在上京,他们更愿意拖家带口去封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英王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好不容易回来,还没待够呢
英王最近对自己大哥很有兴趣,连带着对大哥那个小小年纪就一脸老成的大皇子也很感兴趣。
那小模样,简直就是当年大哥的翻版。
反正北境安稳,只要北边蛮子不犯轴,他就是在上京待个十年八年的也没事儿,就是得把他的妻儿也给接来才行。
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次日早朝,益王等人还没来得及隐晦提出他们是不是也该离京的事情,就听见礼部的官员突然跑出来弹劾太后了。
“陛下仁孝,但祖宗规矩在此,陛下登基后太后娘娘就该迁居西宫,修缮中宫以待新主,如今一月过去,太后娘娘却稳居中宫不肯迁宫,于祖制不合”
“陛下,臣也有本奏陛下欲拟封一外姓女子为公主,可此女不仅出身贱籍,于社稷无功,何德何能受封公主之尊,还望陛下三思啊”
“后宫不得干政,册封亲王公主之尊乃是大事,便是太后娘娘也无权左右册封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朝臣们觉着,今儿也是奇了。
礼部除了岑尚书本人,两个侍郎你一句我一句全去参太后娘娘去了。
是的,说是陛下要封个外姓人当公主,可谁不知道这是太后的意思呢
岑尚书不是陛下的人吗
他的人站出来咬太后,难道是陛下的意思
虽然今日礼部出来说这些有些大题小做了,但说实话,他们也不想后果过多干预前朝,像是太上皇继位之初,王氏和李氏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压得朝臣们喘不过气来。
如今陛下登基,朝中百花齐放,他们可不想再回到一家独大的时候。
陛下没有让心思各异的朝臣们失望,一点犹豫没有就采纳了朝臣的谏议。
“原是朕好心办了坏事,违了祖制,既如此,稍后朕便把请封的折子打回去,还有太后迁宫一事,礼部和内府尽快督办,务必让太后住得舒心。”
这只是今日朝堂上的一个小插曲。
等六部官员表示近期他们手头的事务进展顺利后,重头戏便来了。
几位老牌王爷,益王景王等人,以及陛下登基后新封的几位王爷便隐晦的请示自己何时去封地的事儿。
朝臣们也想知道这件事陛下的态度。
可陛下却道“太上皇和太后尚在,若皇弟们远走他乡,彼此难免心中挂念,不若就在上京多留些时日。”
至于留多久,再说吧。
众王爷第一次觉得父皇没有驾崩也不是什么好事
刚下朝,
陛下的意思就传到了后宫。
礼部的官员亲自求见太后,义正言辞的数落了太后娘娘霸占钟粹宫于礼不合云云。
在大靖,臣子有权上谏,而上位者也必须做出回复。
相比之下,被孝道所压制的陛下,反而没有礼部的官员合适来提出这件事。
秦骜只叫康公公找人弹劾太后,给她添点堵,让她不要没事找事整天盯着他的后宫。
没想到康公公打蛇七寸,找了明显对上号了的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