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抄经?不要啊!(1 / 2)

机缘巧合 琴止 3117 字 12天前

一顿饭吃完,平安王连比划带写,说自己现在在迎春书院上学。

之前他跟着书院的贫寒学子一起下地去劳作,一天下来,手都磨破了皮。

他还“说”,在迎春书院这些日子,他受益颇多,心态也好了很多。

他没有说具体的受益是什么。

因为说不清楚。

也因为齐蓉蓉听不懂。

事实上,每次体验活动后,书院的夫子会天黑后开篝火总结大会。

一群人围坐篝火旁,夫子会提出一个问题。

比如:若是未来你们当了司农主事,如何才能让种地的百姓吃饱穿暖?

众人思维天马行空,各抒己见。

一旦说错,旁边的人就会立刻抓住他的漏洞,双方言辞激烈,你来我往地争辩。

当世家子弟出现不懂农时、不通农事的常识性错误时,贫寒学子就会跳出来纠正他们的谬误……

夫子也会问:如果你当了清官,你的母亲正在生病,这时候你没钱抓药,却有人送银子上门,只求你偏袒些许……

这钱你收还是不收?

贫寒学子明显窘迫和沉默。

他们每个人心底都想说“收”,却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他们下意识地知道,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

可此时世家子弟却义正言辞:“自然是不收。”

“家中早早安排庶子们学习经商赚钱,财力雄厚,不会出现这等窘迫情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点咱们老早就知道。”

夫子却又问:“若你就是那个清贫官员呢?没有家族支撑,也没有钱买药?”

这次世家子弟也沉默了。

他们从没有如此窘迫过。

每一次学子们代入的“官员身份、地位、家境”都会有所改变。

夫子试图引导所有的学子尝试换位思考。

站在官员的角度去思考,也站在最底层百姓的角度去思考……

曾经接受过最正统的学院教育的世家子弟们,一开始都瞧不上迎春书院这种方式。

他们不适应,也觉得太没出息。

身为世家子弟,哪里需要去亲自躬耕农事?

贫寒学子却觉得这是画饼:自己一辈子能考个举人也就顶天了,哪里配肖想成为那么大的官员?

可时间一长,他们却越来越清楚:这种训练和教学,能让他们真正懂得如何协助皇帝治理这个国家……

他们每个人都逐渐能够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他们也看到了自己应该成长的部分,开始主动跟旁边的人讨教。

当秋闱开始的时候,这些人才愕然发现:原来那些曾经在篝火旁认真探讨过的问题,竟然跟考题有所类似。

相比前朝考试时专门从经史子集、堂皇大道上出题,天武帝的考题无不跟国计民生相关。

从老人如何赡养,到孩子如何教育,再到寻常百姓如何吃饱穿暖……

旁的学院学子们看到题目时集体麻爪,迎春学院的学子们却一个个欣喜若狂。

这题我会啊!

曾经立志当举人的学子突然冒出了大胆的想法:若都是这类考题,说不定我也能肖想一下进士及第?

不用参加秋闱的哑巴学子平安王,今天意外得以“小蝌蚪找妈妈”,被领来了齐蓉蓉的院子。

他看着养尊处优的母亲,心中有一瞬间的嫉妒,可随后他就释然了。

情感上:好气!好不公平!

迎春书院的课程却让他知道:这不对。

自己日子过得不优渥,就想让母亲也过得不好?

他也偷偷尝试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

他看不起为了优渥生活抛夫弃子的母亲,可母亲若不进宫,哪来的他?

从母亲进宫后,其实人生就没得选择了……

她又能怎么样呢?

从小就步步为营,日夜琢磨的那些东西,在迎春书院被颠覆了个彻底。

他此时整个人都是迷茫的。

吃饱喝足,母子两个说说别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