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的创作方法,我觉得和一些影视剧里面,喜欢设计让正面人物变坏,或者爱上负面人物一样,都是很讨巧的创作技巧。”“电影则不同,不能不带脑子。”
“观众买票,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会很注重逻辑。”
“我做过调查,如果回到三国,是愿意跟着曹操混,还是跟着刘备混?”
“百分之九十多的调查对象,选择跟着刘备。”
“从故事上来说,曹操确实是很好的创作对象,但是回归逻辑,就很难喜欢他。”
“为什么一听说曹操来了,老百姓跟着刘备跑?”
“原因很简单,曹操屠徐州两次,前前后后屠了40万人。”
“而刘备是真的仁慈,历史上,无论在哪个乱世,刘备这种人都是少有的。”
“我在立项大会上说过,三国这段历史,除了蜀汉团队之外,和五代十国没有区别。”
“曹操所谓真性情,也就是欺负大部分人不怎么了解五代史罢了。”
“曹操干过的包括屠城、杀俘、盗墓、吃人肉、残害士人、放水淹城等一系列行为,几乎都可以在五代史上找到对应案例。”
“大部分回到三国,去做被借人头一用的军需官,也是高看自己。”
“大多数人不过是曹操屠城之下的死难平民罢了!”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可能跟刘备有关,跟孙权有关,跟献帝有关,但跟普通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而我们只有自己家,但他妈还要屠城。”
沈三通继续道:“没见过真小人,所以以为真小人优於伪君子。”
“好比古惑仔,我在石头里主张解构古惑仔,就是反感浪漫化小痞子、小混混。”
“进社会遇到各种真小人后就知道,伪君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刘备一辈子始终如一,已经不是伪,而是真君子。”
“我们不能叫他伪君子,就好像一个人一辈子没杀过人,你不能再说假装他不杀人,人家真没杀人。”
“同样的,一个人揍人,抢别人的功劳和升职机会,把锅甩了,脏活累活给伱干,一句伪小人,也不是理由。这就是坏人。”
沈三通道:“我觉得我的《赤壁》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不能任由人去颠倒黑白。”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去给坏人找亮点我可以不管,但我坚决反对解构好人,给好人泼脏水。”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道德是社会的润滑剂,做好人可以没有物质好处,但不能再有道德负担了。”
“鼓噪做好人有道德负担的风气,这是要把社会带到哪里去?”
“一旦道德被击穿,没有人可以置身之外,所有人都要承担成本。”
沈三通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特别是在八零后群体。
所以他用很长时间,来说明这个问题。
他说这些话已经不是回答记者,也不只是电影。
而是借这个机会,对年轻群体喊话:“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说到底,不过是两个方面,个人品德、社会公德。”
“个人领域,即私域。以及公域,也就是公众领域。”
“也可以说是个人品行和社会关系。”
“我刚才对曹操的评价只是从个人领域,个人道德。其实这不是重点。”
“对普通人来说,个人道德好坏,很重要。”
“有一些乐於助人的,甘於奉献的无私之人,也有一些穷凶极恶的坏人,但都是少数少数。”
“大部分人是半白不黑,为了生活,随着现实挣扎摇摆。”
“普通人最出格的也就是违法不犯法,仅此而已。”
“所以,对於普通人来说,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对得起良心。”
“一个普通人有良心,我们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
“但对於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来说,个人品德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我们当然希望掌握大量社会关系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但实际上,更需要的是,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并且把自己责任履行好的人。”
“我们不能把大人物当做普通人,审视大人物,个人道德只是很小的点。”
“从个人道德来说,曹操很糟糕,但曹操私德上的问题,相比公德都只是小问题。”
“从社会角色来评价,曹操这个人,他承担好自己的历史责任了吗?”
“很显然没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