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1 / 2)

此次天朝平定西陲,国威远扬,四方番国皆遣使来贺,各国使臣云集天都,觐见朝拜。

昊帝降诏,册封万俟朔风为柔然可汗,册封赤朗伦赞为归义王。八月仲秋,南宫竞、唐初班师回朝,赐宴宣圣宫澄明殿,举朝同庆。

澄明殿,殿高九丈,琼阶铺玉,层檐入云,筑於太宵湖中摇光台上,四面云波浩渺,霞雾缭绕,二十四道玲珑浮玉桥贯通临岸,另有复道飞阁相连各处宫殿。远远望去,宫女们环鬓轻衣,绰约而行,凌波微步,丝竹缥缈,恍如瑶池仙宫。

辰时初刻,亲王皇宗、文武臣工入宫候驾,殿廊之前问候寒暄,已是显而易见分明的两派。一方是秦国公、长定侯、凤衍、殷监正等耄耋老臣、宗亲士族,一方是杜君述、陆迁、斯惟云、南宫竞、唐初等后起之秀、寒门武将,此次战和之争,也正是这两派一场激烈的对立。

安定吐蕃,战事大捷,这让朝中少壮之派扬眉吐气。南宫竞和唐初此次凯旋,分别受封骠骑将军、抚军大将军,入进中枢,官比三公,随征诸将各晋封赏。

寒门将士陡然崛起,羽翼渐丰,已俨然要与士族门阀分庭抗礼。殿前相见,拱手笑语间不免便带了些许刀光剑影,隐隐浮动。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不曾进殿,站在两方臣子之外,汉白玉栏前,负手面向烟波浩渺的明池碧水,丰神秀彻的面容之上一抹清俊淡笑,广袖飘拂间,竟有些遗世出尘、孤清的味道。

却是湛王,不亲不疏,不远不近,不冷不热,明明身在局中,偏似置身事外的湛王。凤衍隔着华柱飞檐看着那身影便眯起眼睛,眼角皱纹划出深刻思忖。

若说前两年还有些混沌不明,那么今年,大概所有人都看了个清楚,导致朝中新旧官员交替更迭的这场亏空清查,昊帝并不是孤行独断,真正在旁鼎力相助的,竟是湛王。扳倒卫家的是湛王,调换各州军政要员的是湛王,丰盈国库的是湛王,在朝中处处压制凤家的,也是湛王。这分明是一场台前幕后天衣无缝的配合,将满朝文武都算计在了其中。

那个立在广殿琼台之上的身影忽然让凤衍生出不寒而栗的感觉,就像数年前在太极殿上,昊帝登基即位,抬袖命众臣平身,俯瞰天下的一刻,那倨傲的目光让他有过这样的感觉,那是,如临深渊。

凤衍暗中皱眉,忽然间听到身旁殷监正叹了口气,他也正从湛王那里收回目光。

面对突然看来的凤衍,殷监正一反常态地和颜招呼:“凤相。”

凤衍老眉微动,眼底掠过复杂神色,面上却笑着:“捷庆之日,殷相何故叹气,莫非是忽有所感,起了兔死狐悲之心?”

这话说得颇有些嘲讽之意,殷监正反问一句:“秋风渐起,凤相心不悲乎?”

凤衍脸上笑意略收:“殷相多虑了吧。”

殷监正抬眼一看他:“那苏意、杜君述补调门下省,斯惟云升任中书侍郎也有些日子了,凤相感觉如何?”

卫宗平被罢官贬黜之后,由大学士苏意、光禄大夫杜君述共同接任门下侍中,从此恢复了中书、门下两省各设两名尚书、两名侍中的旧例。天朝三省并相,这相当於无形中分化了宰相的权力,虽然中书省并未真正增添中书令,但却调入了一个斯惟云任侍郎,这便也和分权无异了。此事对於凤家、殷家都有不小的冲击,但两家却一如从前,仍旧对立着。凤衍闻言冷哼:“殷相身在其中,何必来问我?若不是感同身受,方才何必望风悲秋呢?”

殷监正道:“呵呵,凤相说得好,老夫方才想起卫宗平,确实是一时感慨,但凤相却似乎并无此忧。”

凤衍神情中颇带自负:“有劳殷相挂心了,凡事不尽相同,岂可同一而论?”

殷监正明白凤衍指的是凤家有皇后这尊靠山,也不多言,只是徐缓说了一句:“这天朝究竟是姓夜啊!”

这和卫宗平异曲同工的话,令凤衍心头一惊,此时忽闻锺磬鸣奏,九韶乐起。待内侍宣驾之声传来,远处华盖遥遥,仪仗分明,五明金扇迤逦随后,圣驾莅临。

凤衍与殷监正中断谈话,连忙整肃仪容,与王公百官跪迎圣驾。

不过片刻,便见皇上携皇后入殿,龙行虎步间玄袖飘飞,沉峻气度王者威仪,傲然不可逼视。皇后含笑缓步随行,云鬓凤冠,玉绶翬带,百尺铺绣金鸾衣长曳身后,秀稳如仪。两人并肩而行,过玉阶,登明台,似自那云中天阙飘然而来,神仙眷侣,风华天姿,不禁令人神夺。

“吾皇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众臣俯拜,玉冠朱缨、乌纱金簪於两廊之侧依序低俯,次第而下。皇上略一抬手,殿侍宣旨免礼,众臣再拜,谢恩平身。

湛王抬眸而视,隔着金阶玉帘,眼前忽然淡淡一亮。

卿尘在那光彩玲珑的垂帘之后转身,明华宫妆下那点淡匀的笑意,映入秋水潋灩的凤眸,似是灼灼秋阳洒上一碧千顷的太宵湖,清波炫目,摄魂夺魄,令这金碧辉煌的大殿华彩尽失。流金云裳伴在龙衮玄袍之侧,相映同辉,这一点清缓的笑,便让皇上冷玉般的脸上带了几分暖色,待湛王回过神来,皇上已步到金龙御案之前,含笑携了皇后的手,亲自引她至左侧凤翔青玉案,并肩入座,转而笑道:“众卿平身就座,不必拘礼。”

众臣见惯了皇上喜怒不形於色,少见他这般笑容,便都知他今日心情极好。天朝经此一役,国威大盛,一番中兴之气历了许久的酝酿、积压,终成气象,大有浩荡四域、一扫干坤之势。这几年的艰难化作胸中豪情振奋,使得人心怀畅快。夜天凌环视殿下,心有感触,目光一动落到了湛王身上,眼中笑意却突然一缓。

麒麟金案之后,湛王正凝视卿尘明丽笑颜,神思专注。他似是感到了夜天凌的扫视,微一抬头,夜天凌却已转而往卿尘看去。卿尘自湛王处回眸,便对夜天凌嫣然而笑。

剪水双瞳,玉色流光,澄净里透着妩媚,清清明明浮浮沉沉,尽是她似幻似真的喜悦。夜天凌眉梢淡淡轻挑,便也以微笑回应。再扭头看向湛王,湛王未曾回避他们任何一人的注视,浅笑温文,毫不掩饰地欣赏,随即起身,率文武群臣举酒朝贺。

夜天凌环视群臣,有意无意间,独对湛王举了举杯。湛王欣然回礼,对视之间,各有一笑。

三贺之后,殿前作《韶箭》之舞。舞毕,番邦使者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依次觐见。

卿尘坐在夜天凌身畔,饶有兴趣地欣赏各国使臣的服饰举止。待到吐蕃使臣上前,她便格外留意,吐蕃此次战败,被迫称臣,使臣在天都也有些底气不足,却不知会有什么说辞。

但见那使者依照天朝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一通赞誉天朝的得体话语之后,手按胸前,弯腰深鞠:“……吐蕃不自量力,冒犯天威,我王不胜悔之,决心与天朝重修旧好,故遣臣来朝,除纳双倍岁贡之外,愿送嫁卓雅公主东入天都,以示诚意,恳请陛下不辞为恩。”

吐蕃此举并不让人意外。柔然族在西北逐日壮大,万俟朔风野心勃勃,现在与吐蕃间的和平未必能维持太久。万俟朔风与昊帝有母族之亲,朋友之义,双方各取所需,关系稳固,他得天朝支持,使吐蕃腹背受敌,吐蕃要挽回眼前劣势,重新修补与天朝的关系,唯一的法子便是和亲。

在此之前,天朝曾有华瑶、景盛两位公主入嫁吐蕃,吐蕃也曾有两位公主与天朝皇族子弟联姻。如今赤朗伦赞主动提出和亲,而且入嫁的是他的胞妹,景盛公主的亲生女儿卓雅公主,这是尽最大的努力拉近与天朝的关系,以对抗柔然。

御座之上,夜天凌微微笑了笑,吐蕃要防,但西北不能没有吐蕃,尤其是不能只有柔然而没有吐蕃,赤朗伦赞这一番和亲的美意,他当然不会拒绝。

“天朝与吐蕃早有联姻之谊,再结亲好更为美谈,朕准此请。秦国公,宗族中可有合适子弟迎娶卓雅公主?”

身兼皇宗司正卿的秦国公站起来道:“陛下,臣对此事有提议。”

“你有何提议?”

秦国公花白的胡子垂在胸前,恭谨严肃:“吐蕃此次虽触犯圣威,但愿送公主和亲,足见其诚意。陛下后宫空置已久,四妃九嫔皆形同虚设,臣建议,陛下可纳卓雅公主为妃,既成吐蕃和亲之愿,亦置后宫以为和美。”

夜天凌闻言,眸色已略略沉了下来,然削薄的唇角仍似带笑,侧首道:“秦国公之议,皇后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