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咬人的狗,不叫(2 / 2)

逍遥侯 大司空 1988 字 1个月前

这里的百姓,指的就是一直处於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阶层。

历朝历代的野心家们,兴兵起事的时候,大多会喊出极具煽动力的口号均田免粮或是轻徭薄赋。

然而,真正做到了均田免粮的时期,大多是王朝建立之初的短暂时期罢了。其后,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自耕农纷纷破产,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剥削却日益加深,随即进入治乱的死循环。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诉尽了老百姓只求卑微活命的辛酸与苦辣!

在街上,李中易一边走,一边看,看到的尽是虚假的繁荣背后,老百姓知足的笑容。

作为实质上的天下至尊,李中易比谁都清楚,抄家得来的田产和粮食,只能暂时填补一下市场的需求,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内阁中,对於抄家得来的百万顷田产,四位相公有四种不同的看法。不过,相公们殊途同归的观念,却是应该将这么多的粮田尽快卖出,以贴补财政收入的亏空。

李中易却压根就没有想过卖田的事,逻辑其实很简单,卖地财政,只可能维持一时而已。一旦,到了需要大规模对外用兵或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天灾之时,冲早会爆发财政和粮食危机。

粮田完全官有,肯定是不可行的瞎搞,王莽当初的试点,已经验证了天崩地裂的后果。官有企业的各种贪污、跑冒滴漏、铺张浪费、用人唯亲,可谓是比比皆是,令人发指。

然而,粮田完全归私人所有,对於整个国家而言,同样具有极大的风险。

两害相权取其轻,李中易觉得,土地按照三七开,或是四六开,小部分官有,大部分私有,互相弥补产粮的缺口,这才是最可行的正道理!

官有的土地,可以低赋租赁给真正的无产农民去耕种,既解决了部分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又可以获得稳定的粮食收入,足以抵充朝廷的很大一部分开支。

另外,有了官有土地的田赋比例作为参照系,私有土地的田赋,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朱重八建立大明朝之后,采取的军户制度,出则为兵,入则务农,本是极好的内生循环体系。

然而,军户制度的弊端却也异常之明显,就是军户之家的人口不断增加,而可以分配的土地数量却日益减少。不仅如此,军户固有的土地,也被军中权贵们不断的侵夺。

李中易计划中的官有土地, 却是永远禁止卖给任何私人,这也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侵吞国有土地的可能性。

说白了,部分土地官有,就是无产或是失地农民的最低生命保障线。让穷苦的农民们在遭遇了天灾之时,有几亩薄田可种,至少有口饭吃,不至於铤而走险的揭竿而起。

不过,此官有,非彼官有。李中易构想中的官有,其实就是皇家所有,也就是为他个人所独有,而不是代理治权的官僚们所有。

部分土地归皇家所有,产权明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国有。理论上而言,也只有皇家,为了江山永固,才有永续经营的长远打算,而不至於盘剥过深。

ps大年除夕夜,司空依然勤奋的码字中,求赏一张月票而已,不算太过分的要求吧?

Ps:书友们,我是大司空,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