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皇后之二十
因昭明帝身体时好时坏,这一年冬天也没有再去汤泉宫,便是年下祭祖之事,亦是由皇子代劳。
昭明帝让六皇子代他祭祀天地、社稷、太庙等事,诸皇子大臣同行。
并非宫里没有好大夫,夏青城、周院使都是整个东穆一等一的大夫了。周院使大半辈子在宫里当差,他做了院使,但一直以来,昭明帝在医术上明显更信任夏青城,周院使心里对夏青城多多少少都有些嫉妒之心的。但此时,昭明帝这病一直不见好,周院使早将成见之心放下,与夏青城一道开方抓药,给昭明帝治疗。
周院使还会说些宽慰帝王的话,夏青城性子素来简单,这些话即便周院使提醒他要委婉些,可夏青城委婉起来,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昭明帝心里都明白,直接问了夏青城,他还有多少日子。
夏青城一向性子冷淡,他是大夫,又是见惯生死的,听昭明帝此问,却不由心生感慨,道,「最冲过不了明年三月。」
也就是昭明帝的心理素质,一辈子见惯大风大浪的人了,不然,换个胆子小的,估计就得给夏青城这话闹得当年也过不了。昭明帝只是一叹,「真是天不假年哪。」摆摆手,让夏青城下去了。
昭明帝与谢皇后道,「倘早知如此,当早该修陵寝的。」他这陵寝才刚刚修,这死了就得把棺椁存放皇庙了。
谢皇后心里很不好过,道,「陛下莫说此不吉利的话。」
昭明帝察觉妻子的心情,握住她的手道,「你向来是个明白人,咱们也是将五十的人了,还有什么看不透的。苏相、严相、唐相、张尚书,朕是看着他们去的,还有父皇……人终有走的时候。」
「那陛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这样的话。」谢皇后道,「人是有一口气的,这口气,不要松,就不会有事。」
昭明帝好脾气笑笑,「是,皇后说的是。」
昭明帝身体这般,待六郎祭祖回来,昭明帝便与他道,「你也大了,跟在朕身边学理政这几年,还算稳当。朕要休养,这朝中的事,暂交予你。倘有什么难办的,再来问朕。」
六郎很有些惶恐,道,「朝中之事,自有内阁相臣,儿子想留在父皇身边侍疾。倘不在父皇身边,儿子心里牵挂,也无心当差。」
昭明帝严肃了脸道,「朕就在宫里,身边有你母亲,你有什么可牵挂的?别罗嗦了,还没到要你床前侍药的时候。」昭明帝算是明白他爹死前的心情了,儿子侍不侍疾的有什么要紧,最放心不下是江山啊!儿子能不能把江山接住了接稳了,这才是叫人死都不松心的大事。昭明帝不是那种死握住权柄不放的性子,他都能与谢皇后共享权位,所以,对六郎放权也没什么不舍的。就如昭明帝说的,人终有一死,他还得庆幸六郎长大了,不然,他此刻要烦恼的还有继承人的事。
六皇子与父母的感情一向不错,他爹这么病着,病到让他去理政的地步,六皇子很是担忧。但,朝中的事他也不可能推给别的兄弟,六皇子就这么满怀着对他爹身体的担忧接手了朝政。
朝中年下就是各项祭礼赏赐的事儿,大家忙一年了,对大臣的赏赐,对诸藩王、公主、郡主们的年节赏赐,都要一样样的赏下去,还有对后宫的赏赐,自太皇太后、太妃以及他爹妃嫔们,亦按份例各有所赏。好在,后宫的事由嫡母操心,六皇子只要专心前朝就够了。
就这么忙碌着担忧着,到了新年。
昭明帝现下还成,亲自与谢皇后主持了新年的宫宴。只是,昭明帝的精神头明显不如从前了,也只是坐了坐,就与皇后先去休息了,临去时吩咐六郎,「你代朕主持吧。」
谢皇后则将女眷这边的事儿交给了六皇子妃苏氏。
昭明帝这一病,朝中诸臣难免各有心思,好在,内阁皆是昭明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且昭明帝这还没死呢,便是各有心思,也不会显露於外。
待过了年,昭明帝又开始上朝了,大家就觉着,这是帝王身体转好的一个象征。
不过,上朝也是断断续续的,倘昭明帝觉着身子还成,就上朝。若是不大好,便在宫里歇着。国事一应交给六皇子,六皇子凡事不敢自专,每天晨昏定醒,都会过来跟他爹说说每天的机要大事。
出了正月,便是龙抬头。
这一日,昭明帝多少年来,只要在谢皇后身边,都会与谢皇后一道去祭一祭魏国夫人,先时是去庙里,后来登基后就是去皇陵。今年昭明帝身体不大好,谢皇后道,「让天祈寺做场法事则罢了。」
昭明帝道,「还不至於,咱们坐车去,路上都是好走的,朕想去看看咱们的陵寝。」
谢皇后眼中酸涩,道,「我不想去。」
见妻子眸中盈光闪烁,昭明帝温声道,「好,那就不去了。」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昭明帝则是特爱回忆过去,回忆初次见谢皇后的时候,昭明帝道,「那会儿你同永福长公主拌嘴,四哥还私下同我说你厉害来着。后来,父皇给咱们赐婚,四哥还担心我被你欺负呢。」
这事,昭明帝不是头一回说了。谢皇后不肯扫丈夫的兴致,笑道,「楚王在我面前完全看不出来啊,他对我还不错。」
「这怎么能叫你看出来。倒是四哥,给安国老夫人的彪悍吓得不轻。」昭明帝说着自己也觉好笑,道,「尤其安国老夫人活剥人皮的事,四哥还悄悄打听过四嫂是不是在有时也剥过人皮什么的。」
谢皇后听了不觉莞尔,「楚王平日里瞧着是个稳重人,不想倒这般风趣。」
「他就是面儿上稳重,以前我那春宫什么的,都是他送我的。」
谢皇后嗔昭明帝一眼,昭明帝笑着一捻谢皇后的手心,道,「四哥是白做了担心,我娶了你,是我的福气。近来,我时时想到少时的事,大哥三哥有赵贵妃和谢贵妃,她俩管着后宫,也最得父皇爱重。二、悼太子的生母是胡皇后,慈恩宫待悼太子最是宠爱,就我跟四哥,四哥生母去的早,咱们母后那会儿还只是淑妃,也不怎么得父皇青眼,还时常病。我跟四哥就得抱团儿,好在父皇对皇子皇女一向亲厚。那会儿不要说做皇帝了,就想着待成年能得个好差使,或是弄块好封地,就知足了。娶了你,我这运道就开始旺了。皇后,你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旺夫啊。」话到最后,昭明帝还打趣了一回妻子。
谢皇后笑,「是啊,都是我旺的。」
「还有一回,剁手狂魔那事儿,皇后可还记得……」昭明帝说着,便阖眼睡了过去。
近来昭明帝时常如此,说着说着话便不自觉的睡过去。
谢皇后托着他的头将人放平,给昭明帝盖好被子。捡起本书,坐在一畔翻看。
一时,内侍刘景轻声轻脚的进来,谢皇后摆摆手,去了偏殿,刘景在偏殿也不敢高声,轻声道,「娘娘,内阁首辅薛相与礼部尚书韦大人求见陛下。」
此二人求见所为何事,谢皇后倒是猜到了些,吩咐刘景道,「与他们说,陛下睡了。」
刘景道,「两位老大人说,倘陛下在休养,想给娘娘请安。」
谢莫如见了见他们,二人说的不是别的事,乃国之大事,储位之事。两人神色凝重,薛相道,「储位为国之根本,定下储位,则朝中人心安定。臣原想上禀陛下,近来陛下龙体微恙,就想着,先与娘娘说,娘娘看什么时候合适,同陛下提一提此事。」
谢皇后道,「再等一等。」
韦尚书有些急促,道,「娘娘,江山为重。」
薛相忙阻了韦尚书道,「娘娘在陛下身畔侍疾,娘娘贤明,看什么时候合适,再与陛下说吧。」
谢莫如打发他二人去了。
出了凤仪宫,春风犹寒,韦尚书将手抄在袖里,低声道,「薛相因何拦我,这事,可不能再拖下去了。」只让六皇子代为理政不成啊,得给六皇子个正当名分。没有储君名分,倘昭明帝有个好歹,这帝位还有得争。
薛相是追随昭明帝的老人儿了,他追随昭明帝的时间,也就略晚於前吏部尚书张尚书罢了。正因为追随昭明帝的时间长,薛相才更明白谢皇后於昭明帝心中的地位,也明白谢皇后此人的才干。此事,谢皇后既说「要等一等」,那必是有什么缘故的。毕竟,六皇子一直是养在谢皇后膝下的。六皇子储位之事,想来谢皇后也是心中有数的。薛相叹道,「皇后娘娘既知晓此事,必会与陛下提的。陛下何等圣明之人,不然焉何要让六皇子理政?」在薛相看来,昭明帝是个明白人,就是在储位一事上,立场也从未变过,更没有搞过什么皇子间的平衡之类的事。昭明帝一直就是嘱意六皇子,小时候代父镇藩的是六皇子,长大后别的皇子出宫开府,留在宫里的是六皇子,却岁代父祭天的也是六皇子,如今代父理政的还是六皇子。
昭明帝的心意,够明白了。
差,也只差一道立储圣旨了!
韦尚书叹道,「我又岂不知刚刚那般说话会令皇后娘娘不悦,只是,再重,重不过江山。储位一日不定,一旦出事,便是大事啊。哎,陛下这病,哎……」
想到昭明帝的病情,两位老大人愈发忧心忡忡起来。
立储之事,谢皇后没同昭明帝提。
谢莫如比任何人都了解昭明帝,可能许多人会觉着,昭明帝不是那种君子一怒血流漂杵的强势的帝王,认为他宽厚太过,还有些惧内。这样想的人,大概是忘了,昭明帝当年是以战功夺嫡的了。
昭明帝性子的确宽厚,但能走到现在,仅靠宽厚是不够的。如柳扶风、忠勇伯、李九江、欧阳镜,甚至唐相,都是在昭明帝的手中得以建功立业。
昭明帝,是比明白人更加明白的人。
谢莫如知道,昭明帝不会想不到储位之事,他只是……还没下定决心罢了。
昭明帝在二月中的时候,召见了大皇子生母苏昭容与六皇子生母淩昭容。这二人其实是有封号的,苏昭容封号为安,淩昭容封号为恭。所以,二人也可以称安昭容与恭昭容。
召见此二人的同时,昭明帝也宣召了大皇子与六皇子。
谢皇后未在,昭明帝让谢莫如回避。
这还是夫妻二人结发后的头一回,昭明帝凡事不避谢皇后,从未让谢皇后回避过。但,昭明帝既有此话,谢皇后便带着宫人内侍去了偏殿。
昭明帝靠在软榻之上,膝上搭着一条明黄锦被,四人则按长幼位份坐在他的榻前,姿态恭顺,眼神关心。昭明帝的眼睛落在四人身上,良久方道,「朕身体如何,想来,你们都有数。今大事未定,朕不能心安。」
昭明帝道,「储位之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四人无一人说话,苏淩二位昭容都是不得昭明帝喜欢的,自然不敢先开口。大皇子六皇子都是受宠皇子,平日里在他们爹面前倒还敢说话,可事关储位,他俩就都不好开口了。昭明帝点名,道,「老大,你说说看?」
大皇子是诸皇子之首,自来最是端庄的人,大皇子想了想,道,「父皇眼下还需保重龙体,待父皇大安,储位大事,自是由父皇做主。眼下六弟代父皇秉政,事事公道,样样妥帖。我们兄弟,都是庶出,唯六弟养於母亲膝下,且六弟有代父镇藩之功。储位向来是立嫡立长立贤,出不了这三样,我虽居长,论才能实不及六弟。再者,江山社稷,还需贤能者居之,如此,江山长久,百姓安宁。」
六皇子连忙道,「我也不过是靠兄长们辅助,大臣们尽心,听得父皇教诲,勉力为之罢了。要说贤能,咱们兄弟都无不肖之人。大哥较我们年长,小时候,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宫里念书,都是大哥照应着咱们。待大了,大哥也是处处关心弟弟。何况,大哥当差更早,於朝政上,我不如大哥。」
两人说的都极恳切,起码,昭明帝听后微微颔首。过一时,昭明帝看向两位昭容,道,「苏氏,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