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拱起复(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4852 字 1个月前

隆庆三年,十二月十日,河南新郑大雪纷飞,田间地头早已一片雪色。

新郑县城并不甚大,雄伟云云固然无从谈起,但被这瑞雪一衬,却也多了几分素雅。

大雪隆冬,寒风凛冽,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了一些。

说来也怪,近些年来,一年赛着一年冷。这般寒冷的日子,若是寻常时节,自然甚少会有人出行,但今日的新郑县城城门之外却是热闹非凡,密密麻麻地站着一大群人,这些人全都围着几辆马车,像是在为谁送行。瞧这人群的规模,怕不有一两百人之多,

更叫人吃惊的是,这些人要么身着朝廷官服,要么锦衣华裘,就算是随行而来的仆人,也都穿得干净整洁。以区区新郑县的规模来看,阖县官员、乡绅怕是一个不落全都到了,才能有这般光景。来的这些人年岁相差甚大,老少青壮皆有,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脸上都带着热情而恭维的笑容。

在人群中间的华贵马车前,只有一老一少二人。那老者年约六旬,方面阔额,蚕眉深目,虽然身上不过是一袭普通文士布袄,却偏能穿出傲然不群之像,若非那一把大胡子显得突兀古怪了些,活脱脱便是李白再世。他身旁的小男童不过六七岁上下,长得粉雕玉琢,让人见而生喜,一双眼睛虽然不大,却格外灵动有神,转睛之间尽是聪明伶俐的模样。

这老者不但长得像是多了一把大胡子的李白,连说话也一般豪气,此刻正见他抬手作了个四方揖,朗声道:“诸位,诸位!有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高某此番回乡时近两载,多承诸位不弃,往来谈学论道,不亦快哉!然圣人相召,言辞恳切,高某虽然老病,不敢以此相辞,纵是顶风冒雪,也当早日回京,以解圣忧、以尽臣责。诸位不必再送,来日高某致仕回乡,再与诸位把酒言欢!”

众人又是一阵客套,高姓老者只是面带微笑,矜持着颌首致意。

他身边不知何时转出一人,低头哈腰地对老者道:“高阁老,自打您老离京,皇爷就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整日价念叨着,就望着您老早些回去呐。您老是不知道,打您老走了之后,外廷的麻烦事儿,那是一天多似一天!皇爷烦得呀,恨不能眼不见为净,不搭理他们才好。眼下总算是内廷外廷都觉出味儿了……要说咱们这隆庆朝呀,那真是少了谁也少不了您高阁老呀!这不,才有了皇爷八百里加急召您老进京起复不是……”这人身上穿着宦官袍服,年纪大概三十左右,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声音有些嘶哑,一番话说得恭恭敬敬。

老者收了笑容,摆手打断道:“好了好了,这些闲话就不必多说了,不就是想问我能不能走了吗?走,现在就走。务实,来,三伯抱你上车。”最后那句却是对他身边的小童说的。原来这年纪看似祖孙的一老一少,竟然是伯侄关系。

那宦官听了,忙不迭道:“岂敢劳动高阁老!”说着朝那小童道:“小公子,咱家请您上车。”他说是请,其实已经半蹲下,做出了要抱的动作。

那小童却嘻嘻一笑,似模似样地摆手道:“陈公客气了,我自己能上得去。三伯,还是您老先请。”倒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高姓老者笑了笑,倒也不以为意,一撩下摆,踏着软木锦蹬便上了车。小童也不耽搁,跟在他三伯身后,麻利地踩着锦蹬上了车。

待两人先后上车,那名传旨的宦官却并不敢与高阁老同乘,而是在向随行众人叮嘱一番之后,

另外去了一辆朴实不少的马车。  马车之中,便只剩下一老一少伯侄二人。

车队行进了一会儿,城门口礼送阁老的人们早已散去,消失在雪色之中。高阁老轻轻抬手掀开窗帘,看着倒退而去的乡间雪景,忽然轻轻嗤笑一声:“务实,你猜猜看,得到我起复回京的消息之后,这天下间会有多少人提心吊胆、食不知味?”

这种事情岂是一名六七岁的童子所能知晓?然而高阁老偏偏就这么问了,那名叫高务实的小童也笑嘻嘻地答了:“三伯,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您老根本不必在意,眼下的关键是,您老打算怎么做。”

“哈哈哈哈!”高阁老仰天一笑,仿佛发泄了一下一年多来积压的怨气,才道:“你这小家伙,倒真是一针见血,有时候我都恨不得马上看到你长大成人,看看到那时候你的本事究竟多大……不错,现在的关键不在於他们,只在於我将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们。”

“那您老打算?”

高阁老有心考校这最被自己看重的小侄儿,微微挑起眉头:“你不妨猜猜看。”

小童高务实略有些诧异,不过也并不怯场,只是稍微想了想便道:“既然三伯要考校侄儿,那侄儿就斗胆猜上一猜。”

他眨了眨眼,道:“第一种可能,三伯此番是以无双圣眷为倚仗强势回京,若摆出强硬作风,自然可以横扫一切曾经跟您作对的魑魅魍魉,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该罢的罢,该贬的贬。甚至对松江那位也可以有些敲山震虎的表示……华亭公毕竟已经去位,他人不在中枢,影响力总要打些折扣,以眼下圣上对您的倚重,谁还能反对得了您?只不过……”他说到此处,露出一个完全不似小孩儿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看着自己的三伯:“这么做必将导致朝局动荡,没个三年五载的时间,怕是不能完全平复,而三伯您却是个想为天下做一番大实事的人,因此肯定不会选择这么做了。”

高阁老浓眉轻轻一挑,露出一丝肯定的笑容:“不错,朝廷中枢阁部相争久矣,眼见得内阁权威日重,正是刷新政事之良机。谁料先出了个徐华亭,为了打压我,搞得科道日盛,几不可制。而他害我去位之后,自己也为陛下不喜,首辅的位置根本坐不稳,也只得黯然回乡……这下倒好,弄得内阁让李春芳这个没担待的主事,六部和科道几乎都要反过来骑到内阁头上去了。哼!六部、科道人浮於事久矣,但凡遇到点什么事,除了互相推卸责任,还能做甚?久而久之,圣上对此必然忍无可忍,此番起复於我,无非就是要我回去主持大局,收拾一下这个乱摊子,让他省点心。如此,我若要行雷霆手段,同时追究当初之事,圣上倒是一定不会拦我的,而圣上既不拦我,也就没有人拦得了我。只是,我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唉,我毕竟不能因为一己私怨而搞得天下不宁。”

他说到此处,轻叹一声,看着小童的眼睛:“务实啊,我辈读书之人须当时刻谨记,做官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这是初心,也是根本。就像当初我与他们相争,目的便是为了做事,而如今之所以愿意领旨回京起复,还是为了做事。可世间之事何其多,又岂是我一个人就做得完的?那些当年反对我的人,也未必都是不会做事亦或不肯做事之人,他们之中也还有不少人是值得挽救一下,让他们走回正途的。所以,这顿杀威棒呀,能不打就不要去打,至少也该先记下来,万一……以后再打也不冲。好了,那你说说,第二种可能又是什么?”

高务实笑道:“第二种可能嘛,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一点表示都没有,回京之后,您老该干嘛就干嘛,对於之前的那些事,就全当没发生过一样。”

高拱微微蹙眉:“仅仅如此?意义何在呢?”

“这么做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高务实吸了吸鼻子,似乎觉得天气有些冷,高拱见了,伸手轻轻拍了拍他脚边的暖炉,让暖炉中火炭的炭灰脱落,以使得车厢里的温度升高一点。高务实倒也习惯三伯对他的关照,并没有关注这个动作,自己接下去道:“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冷处理,这么做会在一时之间让某些人判断不出您究竟打算如何,就好比一个捏紧了却没有打出去的拳头,比乱挥乱打更有威慑力……如此一来,这些人投鼠忌器,短时间内必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变成出头的椽子。这样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先潜伏下来,以避开您的锋芒。如此,这段时间之内,您想做事,阻力应该不算太大。不过接下来,等他们按捺不住,或者觉得风头已过,那就难说了。所以这个办法其实实在是个下策,除非您现在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对待他们,否则这个做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高拱听了,顿时摆摆手:“做大事虽要思前想后,尽量确保万全,但深思熟虑与举棋不定是大不一样的。若是真照你说的这个下策一般,那我就不过是个优柔寡断之辈罢了。嗯,的确是下策,不提也罢。那好,这第一条和第二条都被你自己否决了,看来你眼里的上策,该是这第三策喽?那就说说看吧。”

高务实笑道:“我名教何以为‘名教’,乃是因为圣人讲究正名、教化。依侄儿所料,您此番回京,纵然碍着朝廷惯例,一时难居首辅之位,但想来也当行首辅之实,佐天子而教化万民也。三伯,这文武百官说到底,其实也是‘万民’的一部分,若能教化的,当然要好好教化……教而化之。”他将最后这个“化”字不仅拖长,还说得格外重一些,显然是有所指。

高拱见自家侄儿一脸狡黠,忍不住脑子里蹦出一个词:“小狐狸”。不禁失笑,佯拍他一下小脑袋瓜子,道:“一件为天下计的大好事,打你嘴里出来就好像成了什么阴谋诡计一般。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你倒好,老少通吃了!你才几岁啊,怎么倒像是那演义里的司马懿似的?我可警告你,我高家虽然尚实学、不务虚,但我大明天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规矩你也是懂的。若不能金榜题名出仕为官,任你多大本事才干,也不过是龙入浅池、虎落平阳罢了。所以,务实啊,你纵然天资聪颖,但此时此刻在学业上也当以夯实基础为第一要务,切记要分得清主次轻重,旁的那些斑书杂卷,眼下还是少看一些为好,待将来你做了官,再去读去,又能碍得什么事?”

高务实连忙正了正脸色,一本正经地垂手低头道:“三伯教训得是,侄儿受教了。”

高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换了个舒服地坐姿,施施然道:“当年你大伯为你开蒙,三岁便开始读书认字,所学之快,你大伯在给我的家书中累有提及,而你在乡梓之间也素有神童之称。我此次回乡,近两年来亲自督导你的学业,更发觉你心智远胜同龄孩童,因此此番回京只带了你一人,连你伯母都是随后再来,为何?就是想早些带你去京中见见世面,让你知晓一个朝廷高官平日所要经历的种种,其与圣上、与阁僚、与百官……都是如何打交道的,你不要觉得这些看似无甚用处,其实对你将来会很有好处。”

高拱看着他,目光中露出慈爱的光芒,就算看自己的亲子,怕也不过如此了。他见高务实面现感激之色,端坐听训,心中更加满意,又补充道:“不惟如此,朝中翰林院、都察院乃至各部衙门之中都有很多年轻俊杰,这些人如今也许还只是些个八品九品的小官,说话做事都没有什么分量。但正因为他们现在没有分量,所以也是最好结交之时,如果你此时便在他们心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甚或相互有了些许交情,那么可以想见,来日你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之后,这些人也早已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昂然立於朝堂之上话事做主了,到那时节,他们每一个人便都有可能对你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