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1 / 2)

第137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天玉1号横空出世,从西北地区崛起,在质疑和贬损声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直至长驱进入黄淮海和东北地区后才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说,要超越对手,必先研究对手。

天玉1号无疑会引领一场育种人员模仿秀。

不法分子也会在假种子、种子包装等各方面做文章。

用不了两年,

天玉1号就会如同郑单958一样,伪冒假劣种子泛滥。

更难受的是,遇到暴雨、台风,嫩苗被毁,却束手无策,只能重头再来。

几经辗转,堵纯见到了天禾种业的老板,一个在育种界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青年。

可德农也有短板,研发能力不强,郑单958也不是独家经营,品种与天玉1号也差距明显。

“嗯?”

郭阳发出了邀请,

“天禾的育种平台已经搭建好了,现在正广邀人才,也想聘请堵老在天禾挂个名,发挥一下余热。”

堵纯摆了摆手,准备离去。

饥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堂课。

发出了灵魂一问,

“你就不怕别人仿制?”

郭阳挑了挑眉,“不只是高产品种,在栽植管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天玉1号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他是不屑於走偏门的。

“记住,新品种研发时,脑子里要有一张全国农业的布局图。”

……

“何不亲身参与进来呢。”

住茅草屋,缺水缺电,拾柴做饭,吃咸菜疙瘩。

很多育种人员急忙改弦易张,急起效仿,改变了以往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增加株高提高产量的思路。

“天玉1号的培育具有偶然性,科研人员可以快速培育出很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类似品种,但想和天玉1号媲美……”

先玉335则简单了,虽然通过了国审,但却未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从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他的亲本。

“我有单位,也就不参与了,也帮不了什么忙。”

23年里,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也有几个,但几年前,我国每年审定玉米品种都超过了100个。

去年在张掖做实验时,他就听说了天玉1号,那时醉心於研究,也就没重视。

……

“确实,现在的风气不太好,都想搞大的,哪有那么容易啊。”

以往,这在育种界属於异类,与主流方向相悖,密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到很多人的鄙视。

於是退休后,他依然南来北往,坚守在育种一线。

那么,天玉1号则是在玉米密植上更进一步,把紧凑株型作为研究方向,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

“天玉1号只是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有它的生存周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优异的系列品种正在路上。”

可能这也是定价高的原因吧,利用仿冒的时间差先把利润挣了。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育一个优秀品种,往往需要7-8年,或者更久。

1936年,堵纯出生於黄河岸边,豫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终於在2000年培育出了郑单958,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认可。

在艰难的岁月里,怀揣着多产粮、吃饱饭的朴素梦想,堵纯踏上了玉米育种的道路。

明年的情况只会更火爆!

通过培养理想株型增加密度,依靠群体获得高产。

蚊虫飞舞,老鼠打架。

就像当初他的郑单958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更惊人的是天玉1号打出的产量宣传,亩产3000斤?

除了天玉1号外,先玉335也映入了眼帘。

“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