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财务状况
丰凯已经是国内最顶级的农机厂商之一。
所以东和农机农机具的更新和扩大都不是问题,麻烦的是农机手。
初成立时,东和农机不仅承接嘉禾内部的耕整地、播种和机收,服务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周边的区域。
如今,东和农机农机手和后勤服务加起来养了约两百多人,各类机械器具和维修加油等设施三千余台。
除了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还配套有深松机,旋耕机,各类青贮铡草机,播种机等农机具。
覆盖了牧草、小麦和玉米大豆等领域,
并建立了以深松整地、精量播种、中耕深松、机械除草、机械收获、农机农艺相结合为主的机械化标准。
基本实现了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集农业机械销售、维修保养、农机作业、托管服务、技术培训、中介服务於一体,
成为了活跃在天南地北、田间地头,极具现代化气息的机械化部队,堪称一股农机洪流。
然而,近两年,随着集团的大踏步发展,尤其是阿魏戈壁的两百万亩土地,让东和与外界的联系逐渐断裂开来。
这期间,国内的农机专业化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其中,东和的部分机手因为受不了常年呆在鸟不拉屎的偏僻地方,也有一部分机手回到家乡。
这些人都是老手,在几年的农机作业和服务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农事经验。
回家乡后,贷款买上一两台丰凯的农机,承包几十上百亩地,然后为周边乡镇的农户播种玉米、小麦,深耕土地。
既能解决周边农户的燃眉之急,还能赚上一笔服务费。
一年下来,这小日子过得也很是滋润,还照顾了家里人。
丰凯农机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嘉禾对返乡创业的机手也是鼓励支持的态度。
而为了留住更多熟练的机手,东和农机在福利待遇上也作出了一些调整。
工资+社保+福利,平均每人每月的用工成本约两千五,每年的保底工资支出约六七百万元。
再加上维修服务、燃油、运费,每年农机的摊派成本,东和农机基本上只能维持运营。
想要靠自身完成设备更新和扩大队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严格来说,东和农机也赚了,赚了一堆铁圪塔。
两三年的高强度运营和摊派,东和最初购置的几百台拖拉机和机具现在都已经是零成本。
当天晚上,蔡斌独自琢磨了很久。
东和农机基本上是张伟和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对里面的头头道道很是清楚。
也有自己的一套绩效考核机制。
但他总感觉还不够。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后,他就从金塔出发,才将将七点就到了集团总部。
恰巧看到老板从食堂吃完早饭出来。
他心里莫名感到震惊。
老板这么早就来了?
不是才出差回来吗?
他连忙到食堂吃早饭,总部的食堂异常的丰盛,馒头,面条,豆浆,鸡蛋,糊锅…
员工可以自行选择吃什么。
蔡斌简单整了份面条,那劲道十足的口感让他味蕾一亮,碗里配的牛肉也是份量十足。
他却没心思过多的品尝,三下五除二的吃完,就往老板的办公室走去。
…
郭阳赶了个大早到了公司,吃了早饭,泡了杯茶,就开始研究财务报表,以及财务规划。
但没一会儿,就传来了敲门声。
“请进。”
“老板”
郭阳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材敦实的男子走了进来,愣了一下,才认出这是蔡斌。
“来这么早?”
“那也没有老板你早呢!”
“弄张椅子过来坐。”郭阳说道,一直以来,东和农机也都是放任张伟在折腾。
集团的各项耕作任务,每年也都能圆满完成,还为丰凯农机的产品推广做出了贡献。
所以张伟回家乡创业,郭阳一直挺肉疼,但也选择了祝福,好聚好散,以后也肯定还有合作的机会。
没过一会儿,蔡斌就搬了张椅子,在郭阳办公桌对面坐了下来。
这时,他才看见老板桌上整齐的码了一摞文件。
蔡斌按下心中的情绪,开口说道:“老板,东和的这批农机,我计划进行一次大更新。”
“说说看?”
“今年冬天和明年一整年的农机任务都很重,现有的机械和人力很难完成任务。”
“东和现在的负债还得差不多了,前两批购置的猎豹拖拉机,以及一些配套机具,可以当二手机卖,能解决掉大部分资金,贷款也能解决一部分。”
蔡斌顿了顿,说道:“其余的,可能还需要集团再支持一部分资金。”
郭阳挑了挑眉,想了一会儿后,才起身到墙边的文件柜里找出了两份文件夹。
其中一份是张伟走之前留下来的。
郭阳当时只简单的扫了一遍,后来就因为打假的事情给耽误了。
他把张伟留的那份资料给了蔡斌,说道:“这个你也看看,张伟提的一些建议。”
郭阳则是看起了东和的统计资料。
截止2006年三季度,东和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22亿元,总动力17.9万千瓦。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7台,推土机3台,玉米播种机27台,玉米收获机21台,牧草收获机、打包机等215台套,植保机械,喷灌设备,开沟机,捡石机,抽沙机,运输专用车……
一长串的固定资产名单。
有些还统计了作业面积。
比如那两台芬特930,这些年大展身手的机会可不少。
四年时间,每台的累计作业面积都已经上百万亩,以购买成本来算,早就收回了成本。
不过其主要配套的液压翻转犁,目前基本快处於报废的状态。
而且没法修,
一是因为是进口设备,二是当初郭阳用自然能量和机械碎片进行了改造,其几十个犁铧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其一天不停歇的干24小时,能深翻四五千亩的地。
不过长期在阿魏戈壁这种石头遍地的戈壁荒漠上作业,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刀片豁口甚至断裂。
除了这两台外,其余也有很多农机的累计作业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以上。
按市场价算,这些农机早就赚了不少钱。
略微了解了会儿东和的情况,郭阳又翻了翻嘉禾今年两年的项目情况。
不计算沙漠和阿魏戈壁的话,有约130万亩土地涉及到开荒,还有大约100万亩涉及到耕种收。
按目前的机械来算,确实很勉强。
然而,一直以来,嘉禾和几大农垦公司,以及一些农机合作社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靠着内部+外部的方式,完成了这两年的开荒。
结合现有的情况。
郭阳清楚东和农机确实有必要更新设备,农机手队伍也需要保持活力。
又等了一会儿,蔡斌也把资料看完了,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
他没想到张伟会想得这么长远。
郭阳见状,开口说道:“张伟应该也是有了这些想法后,加上家里的问题,才会想着回家乡创业。”
此前,郭阳和张伟详细聊过。
在农机服务这块,东和靠着嘉禾这棵大树,过了几年好日子,未来三四年也应该会很轻松。
但以往的托管服务、中介服务、农机销售等轻资产运营能力都没了,市场竞争能力下滑得厉害。
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人员工资上涨、管理成本上涨等等。
都将导致重资产运营的东和农机,会越来越像蹒跚走路的老人。
所以,在张伟的设想里。
东和也要和市场化的专业合作社一样进行改革。
机手也应和东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特别是在收入分配和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再以单纯的作业面积作为绩效考核标准。
而是要为每位农机手分别建立帐本,对作业面积、作业用油、作业收入、配件费、维修费等收支情况实行单机结算。
机手干了多少活、加了多少油、用了多少配件、花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
让农机手和农机实现深度绑定,调动农机手的积极性,让机手多赚钱,同时也卷起来。
这些也就是刚才蔡斌看到的内容。
他这才意识到东和农机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不单是完成任务,还要给公司节省成本、创造效益。
为什么现在很多机手更愿意出去单干?
因为更自由,效益也更高。
拿一台进口的联合收割机来说,价格在23~27万元,政府补助三分之一。
自己掏16~19万元。
如果实行跨区作业,一季能干800亩左右,毛利5万多元,净利3万。
本地收割再赚3~4万元,那不到3年就能收回所有的投资。
这样算,购置农机可比办置小型企业划算太多了。
郭阳看蔡斌一直在盯着张伟留下的规划出神,敲了敲桌面,让蔡斌回过神来,才开口说道:
“农机更新我来推动,农机手还是固定在200人上下,有缺口了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