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脸挨着枕头,平白无故挨打他自己也很郁闷,但郁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伸手拍了林小幺的手背,什么也没说。
林小幺擦干净泪,继续给他擦后腰,然后把裤子往下褪一点点,擦臀,擦干净后等上面的水迹吹干了,贴上膏药。
膏药一贴上去,林真就觉得疼痛热胀的后腰和屁股凉丝丝的,舒服了些许,他偏头对着林小幺道:“老大夫的这膏药不错,贴上去就没那么难受了。”
“等用完了我就去拿。”听他说舒服一些,林小幺比什么都高兴。
过了两天,被砸得稀巴烂的后院还有前面的铺子被林小幺带着三个孩子收拾得差不多了,除了生活必须用到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只有等着铺子再度开业的时候补上了。
今天是林小幺带着林柱子和林石头回鲤鱼村的日子,他起床后先给林真做了早饭,把熬好的药放在床边的椅子上,才带着林柱子和林石头去三叉路口找牛车。
三人运气不错,刚到就有一辆牛车要经过鲤鱼村,一人花了两个三文钱坐上去。
林石头和林柱子来镇上已经三四个月了,得知可以回家了兴奋无比,坐在牛车上不停地左顾右盼。
不过与没心没肺,神经大条的林石头相比,林柱子要安静得多,他想起昨天晚上顾栓子找他说的那些话,要是顺利的话,他下次就不用来镇上了,可以去马木匠那里学手艺。
林小幺心里想的事儿更多,林真让他在家里待两天再回镇上,还让他虽然不要瞒着这里发生的事,但也不要说得有多严重,别叫林阿爹还有林父担心。
毕竟他们村子里的人也会来镇上,要是由别人的口传到林阿爹还有林父的耳中,他们肯定会胡思乱想,还不如他们先行一步,给他们打预防针。
林小幺知道他的意思,心头也明白该怎么说,就是担心他和顾栓子在铺子里不方便。
“架”赶牛车的大叔扬起鞭子在牛屁股上扫了一下,早就驯熟的牛立马扭着身体往前面走,牛车轱辘往前辄辄地滚动。
时辰还早,要不是这位赶牛车的大叔回去有事儿,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回去,导致牛车上只有林小幺他们三人。
大叔边赶车边和他聊天:“你是鲤鱼村哪家的哥儿,俺家以前就是从鲤鱼村搬出来的,说不定是亲戚嘞。”
林小幺正想着林真一个人在家里怎么办,突然听到大叔跟自己搭话,懵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叔以前也是鲤鱼村的,我家姓林,住在上鲤鱼村。”
鲤鱼村分为上鲤鱼村和下鲤鱼村,以贯穿鲤鱼村的那条河的桥为界限,上面是上鲤鱼村,下面是下鲤鱼村。
“林”
“是林二家吗”
鲤鱼村就两家姓林的,一户是林小幺他们家,一户是林小幺的叔叔家,但是两家关系很淡,几乎没有什么往来,哪怕在路上见到了也当做没见到。
林小幺连忙道:“林二是我叔叔,我阿父是林大。”
“哦,原来是林大家的,我家从鲤鱼村搬出来那会儿你们两家刚分家,你奶奶偏心,给你叔叔家分了粮食分了两只鸡,你家除了两块地什么都没捞着,没想到现在日子也好过起来了,两个孩子都生得高高壮壮的。”
林石头和林柱子在小食斋里一天不是肉就是蛋,粮食管饱,可不是比大多数孩子看起来结实。
他说的这些事林小幺以前只听阿爹偶尔提过几次,他奶奶是个厉害的,又偏疼叔叔,分家的时候很过分,差点叫他阿爹和阿父过不下去。
但是林小幺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死了,跟叔叔那边也没什么往来,对这些事仅仅只是听说,没有丝毫感觉。
所以只偶尔点头应和。
牛车很慢,但是比两条腿走路强,差不多两个时辰才到离鲤鱼村还有一座小山包的岔路口,林小幺带着林石头和林柱子下车,跟赶车的大叔拜别后背着背篓踏上熟悉的山间小路。
这儿已经有鲤鱼村开垦的荒地里,地里头劳作的人看到他们三人,直起腰来打招呼:“小幺回来了,呦,石头和柱子真是大变样了,窜高了这么多。”
山坡的荒地里种的是高粱,又高又粗的高粱杆比站在地里头的人还要高一些,仿佛一片林子,被风吹得窸窸窣窣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