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看外表的话,李纯臣乃是一个儒雅温和的读书人形象,相较於别的读书人,只是看上去更加从容冷静一些,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但实际上,李纯臣自幼就是一个性格冷漠坚毅、只会专注於自己目标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李纯臣只要寻到一个目标之后,就一定会沿着目标方向坚定前进,前进路上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干扰他的思绪。
所以,真正熟悉李纯臣性格的人,提及李纯臣之后的第一印象从来都不是“儒雅温和”、“从容冷静”,而是“专注”与“执着”!
用李纯臣父亲李泽广的话来讲,李纯臣若是想要取出一锭银子,而这锭银子被藏在一尊古董瓶子里,哪怕这一锭银子只是价值十两,哪怕那个古董瓶子则是价值万金,哪怕是明知道砸碎瓶子之后要挨打,李纯臣也会不管不顾的砸碎古董瓶子取出银子。
这样的性格,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李纯臣当初在殿试之际写出那篇悬剑论,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位极人臣的野心志向,也格外关注朝廷局势,对於庙堂格局的变动与德庆皇帝的秉性皆是有着深刻了解,他很清楚德庆皇帝一心想要扩张皇权、压制臣权,所以才会投其所好、在殿试之际抛出了那篇震惊朝野的悬剑论!
因为李纯臣很清楚,只要他抛出这篇悬剑论,就能引起德庆皇帝的重视与关注,这是一条捷径,也最有可能实现自己位极人臣的人生目标!
至於这篇悬剑论将会引起朝野各方的敌视、让他受到各位权臣的打压与敌视,李纯臣根本不在乎,认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至於悬剑论的理念一旦实现之后,皇权将会彻底膨胀失控、臣权也会受到极大压制,到时候就连李纯臣本人也会作茧自缚?李纯臣也同样不在乎,那并不是他现在就应该考虑的事情。
而李纯臣的这般做法,也让他收获了丰厚回报,被德庆皇帝刻意晾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期间他受到朝野各方的刻意打压,处境颇是艰难,但这般情况也加深了德庆皇帝对他的信任,所以他如今年纪轻轻、步入官场不过一年有余,就已是成为了内厂厂督!
这样的崛起速度,还要更胜於当初的赵俊臣!
然而,这一天,自起床以后,一向是很少出现情绪波动的李纯臣,就一直是罕见的思虑重重。
这是因为,他的心腹与好友、吏科都给事中荀东勳,昨晚子时左右突然家中失火,一家六口尽数丧命於这场火灾。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不是洛阳方面的消息传到京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件事情在京城之中也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了。
李纯臣乃是寅时一刻左右收到消息的,然后就再也无法安睡。
荀东勳此人不仅是他的心腹与好友,也不仅是吏科都给事中,更还是内厂重建之后的核心人物之一,就这样突然间不明不白的死去,李纯臣不由是怀疑事情暗藏蹊跷,自然是想要追根究底、查探真相。
但很可惜,明朝有宵禁政策,像是赵俊臣、朱和坚这样的大人物,当然不会把这项政策放在眼里,只需一封手令就能让手下人畅通无阻,但李纯臣表面上只是通政使司的一名从七品官员,这般品阶的官员在京城之中一抓一大把,根本无力违抗政令,也不敢夜间外出。
更何况,因为李纯臣在官场之中一向是不受待见,说是被刻意欺压也不为过,平日里哪怕是生病了向衙门告假请休,也很难获得批准,每天必须要按时到衙门上班报道,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抓到把柄。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李纯臣一直是苦等到卯时开禁通行之后,才匆匆赶往火灾现场查探情况,但又因为必须要按时前往通政司衙门上班的缘故,他只在现场匆匆看了几眼、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就离开了,对於荀东勳的死亡真相依然是无法做出判断。
这般情况下,当李纯臣抵达了通政司衙门之后,坐在自己的办公位置,满脑子依然是荀东勳死亡的事情。
“荀兄向来是性格谨慎机警,实在是难以想象他的家中会发生失火之事,更是无法想象他竟是无法从火灾现场逃脱总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目前最紧要的事情,还是要确定荀兄之死的真相!如果只是意外也就罢了,但若是荀兄他实际上死於他人之手,而且与内厂重建之事有关系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某些势力已经察觉到了内厂重建的迹象?甚至还从荀兄那里拷问出了许多机密、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我这里?但又究竟是哪股竟是哪股势力下手,竟是这般狠绝?
只可惜,陛下为了防止内厂受到渗透、保持内厂的独立运转,一直都要求内厂隐蔽行事、不可公之於众,但这样一来,我的明面身份也只是一个朝廷底层官员罢了,做事之际有诸多不便,不仅是无法接手荀兄之死的调查,向顺天府打探消息之际也要小心翼翼,完全用不上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