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戏的制作,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外,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算是很常见的了。演员生病,受伤,拍摄不得不中断。资金链断掉,投资方撤资,拍摄不得不中断。平台退货,取消制作,没有平台接盘,拍摄不得不中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出现,发生这样的情况,没有人愿意见到,可是,发生了以后,也很少会有人把事情去怪罪到当事人身上。
毕竟没有人想要受伤。
可这件事的走势却有点奇怪。
刘韵说:“现在网上有很多小云姐你的粉丝怪於支阳拖累了你,本来还以为是黑子,但是我点进了几个热度大的人主页看了看,平时真的是你的粉丝,并不是黑粉,不是在故意给你招黑。”
周云听到刘韵的话,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为什么会这样?她登陆自己的社交帐号,发现几乎自己每一个社交帐号下面都有很多人给她留言,而且还都是安慰她的口吻,好像於支阳受伤、《岁》推冲补拍,她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周云仔细看了很久,才明白过来她这些粉丝是什么意思:她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如果《岁》顺利地拍完,制作好后期,这部电影能够帮周云再夺一座影后奖杯。
周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在这个时候,周云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她拿起来一看,收到的内容让她心头一震,心中五味杂陈。
於支阳给她发来消息,跟她道歉,因为他的受伤,拖累了《岁》这部电影的拍摄。
周云立即给於支阳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你傻啊,网上那些人说什么,你就真的被影响到了?发生车祸这种事情,谁能想得到,都是不可抗力因素,你要是真把这件事怪到自己头上,那你就太傻了啊。”周云的语气急了一点,她说完这几句话就意识到了,可是她已经改不了了,也许是出於关心则乱的心态,也许是跟周览一样,因为於支阳过去那些糟糕的人生经历,周云很怕他过於敏感,伤害到自己,她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语气,让语气和缓了一些,才继续说道,“你好好养伤,网上那些话别去看,剧组的事情,我们大家会一起协调,别胡思乱想,拍戏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素都很正常,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於支阳嗯了一声,语气里仍然充满了抱歉。
周云无奈。
这种事情,除了无可奈何,什么也做不到。
这样的声音愈演愈烈。周云觉得奇怪,为什么会这样?按理说,这种没有什么爆点的小事,即使一时有人激愤,也会很快过去,为什么对於支阳表示不满的人却越来越多?数个小时的发酵,网上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被拱上了热搜词条。
“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拱火呢?”周云问。
她觉得不正常。
周览也觉得不正常。
她一只手反撑在桌子上,看着周云,说:“我已经让人去查了,这个迹象确实有点反常,但是,那几个领头的大号,确实都是有着一两年以上粉你记录的,不是那种反跳的黑子,我们也以工作室的名义去跟他们几个人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删掉发言,现在还没有反馈。”
“如果真的没有人在背后拱火,那这样吧,览姐,你跟她们约个时间,我请她们一块儿吃个饭。”周云说,“包括她们几个人在内,之前一直活跃的、帮我宣传新戏、做了很多事情的粉丝,都一起邀请过来,我想当面跟她们聊一聊,交流一下,她们都是我粉丝里面最积极也最活跃的那些人,在我粉丝群中影响力也很大,我希望让她们能够了解我的真实想法,我不希望她们因为关心我而做出一些我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周览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要跟她们一起吃饭?”
“对。”周云说,“其实早就应该这么做了,她们之前帮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给梅兰度写抗议信,帮我在外网跟黑子战斗,支持我,我一直只是在口头上感谢,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做过什么,跟她们一块儿吃个饭,聊聊天,总是我现在能做的。”
周览略一思索,点头,说:“你想这么做也可以,是件好事,她们确实在你的粉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之前工作室经常跟她们沟通,寄送礼物,但这都比不上你亲自跟她们见一面,聊一聊,如果能够让她真正地明白我们的想法就好。”
周云点头。
——
在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劝说和解释下,几个领头谴责於支阳的粉丝都删掉了微博,但很快又发了新的动态,表示是在周云工作室劝说下才删除的,不是因为其他原因。
这个时候,周云也发布了一条动态:每一部戏都是由很多人共同努力和付出才得以成就,每一个人都希望这部戏好,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过程中,总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发生,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就去责怪某个人,相信我,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没有人比当事人更自责,我们作为朋友,作为伙伴,就是要尽自己的力量,做那个搀扶的人,努力去解决问题。
周云的动态只字未提於支阳。
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半数关注周云的人也都知道周云这条微博指的是什么。
不明事由的人一查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文冰也紧随其后转发了周云的这条微博,也等於是一种态度。
他们两个人一发声,关於於支阳的骂声就渐渐小下去了。
周览告诉周云,联系的粉丝都很激动,除了有一个姑娘因为定了手术,无法赶来,其他粉丝都后天来跟她一块儿吃饭,当然,交通费也是周云工作室买单。
——
《陈因》的播出模式是周播,热度随着大家的讨论,持续走高。
现在各方都在加大宣发投入,试图把这部剧的热度推到新高,推向下沉市场。
但《陈因》在三四线城市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只要是基调有点沉重,先天性地无法获得大面积的收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