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忽悠你没商量(1 / 2)

神圣的君子契约?

走出大殿的大臣们,如今才有工夫来仔细考虑这神圣的君子契约,方才一番唇枪舌剑,过程实在是太快了,让很多人都无暇思考,被韩艺忽悠的是晕头转向。( 而且他们原本只是打算看热闹的,但是没有想到这热闹会在他们身上上演,他们必须要仔细想想这神圣的君子契约对自己的利与弊。

律法可是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啊!

“韩御史真是好魄力,义府是佩服万分。”

一出大殿,这李义府就黏上了韩艺,一脸笑眯眯的。

这家伙,真是会给我引仇恨。韩艺还真不想跟李义府走太近,尤其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但对方硬要凑过来,也让他非常无奈,心想,得想个办法让这厮离我远一点。韩艺心念一动,道:“李舍人太瞧得起我韩某人了,你不信摸摸我的后背,都已经湿透了,我心里害怕的要命。不瞒你说,每回上朝我觉得自己是九死一生,孤立无援,要是有人能够稍微支持下我,那就太好了。”

李义府面色微微一变。

这玩笑开大了,你方才那一番话,不仅得罪了褚遂良他们,你连崔卢郑王这些顶级士族都给得罪了,我敢支持你吗?

李义府不自觉的目光左右扫了几下,现很多不友善的目光射来,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蠢,这时候离这小子这么近,岂不是自讨苦吃。

韩艺微微一瞥,心中偷乐起来,这家伙肯定在担心我会给他带来麻烦,不过---担心的还真是没有错,我当然会给你带来麻烦的,不然我把你拱上来干嘛。

正当他在思考如何拉开与韩艺的距离时,张德胜从后面追了过来,道:“特派使,特派使。”

韩艺回过头来,眼中闪过一抹郁闷,笑道:“张少监。”

“特派使,陛下召见你。”张少监微微喘气道。

“是。”

韩艺略显遗憾瞧了眼李义府,道:“李舍人,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李义府赶紧道:“请便。”

“告辞!”

韩艺转过身去,没有走几步,突然小声道:“张少监,你要是能够晚来一会就好了。”

张少监一愣,道:“莫不是咱家打扰你与李舍人谈事呢?”

“没有!没有!”

韩艺笑了笑。

......

韩艺跟着张德胜来到御书房。

待张德胜行礼告退之后,李治立刻瞪了韩艺一眼,道:“你小子每回来上朝,不在朕的大殿大闹一番,似乎就不肯罢休。”

靠!谁叫你让我跟太监站一起,我不弄得声势出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非得有人认为我是个太监,这太伤尊严了。韩艺嘿嘿道:“陛下不是常说朝堂太安静了么,微臣这么一闹,不正合陛下的心意。”

“打住!”

李治急忙道:“你小子少跟朕来这一套,这话要传出去,非得以为这是朕暗中指示你干的,你是不是利用朕利用上瘾了。”心里却道,这的还真是没错。

但是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微臣不敢。”韩艺唯唯若若道,他当然知道李治是在暗指那八百贯的事。

“你都要把两市给弄关门了,你还有什么不敢的。”

“陛下,这真不能怪微臣,是两市先背信弃义,其实微臣真不想与两市为敌,微臣一直都主张跟两市合作。”

“要不是如此,朕岂会允许你这么胡来。”

李治面色严肃道:“韩艺,两市不仅仅是做买卖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关乎着朝廷的颜面,两市还是我朝市坊制的象征,倘若两市真关门了,朕可饶不了你。”

这你请放心,打破市坊制的一定是我。韩艺道:“微臣明白,微臣有分寸的,绝不会让陛下难做。”

“你明白就好。”

李治点点头,道:“朕让你单独与高尚书谈,就是希望给你更多的余地去谈,但是你可要识得好歹,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帮助高尚书,让两市恢复过来。”

韩艺道:“是,微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朕相信你。”

倒还别说,韩艺还从未李治失望过。李治微微瞧了他一眼,道:“你搞这么多事来,就是为了那什么神圣的君子契约?”

这事瞒不了的,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够看出来。

韩艺如实道:“正是。微臣怎么可能真的去将两市弄关门。”

李治道:“为什么?”

韩艺道:“为国为君为己。”

李治微微皱眉,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回陛下的话,我朝制度之根本,就是均田制。然而如今天下太平,权贵的子弟渐渐多了起来,这人多了,他们对於土地的需求就更大了,那么势必会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现在已经有这种现象,朝廷应该及早做准备,先要做的是加强管控力,那么朝廷必须要有政策去干预。神圣的君子契约无疑是给了朝廷提供一个干预的政策。

我朝对於契约的干预度太薄弱了一点,这对於百姓非常不利,因为百姓不可能违反契约,违反契约的一定是地主和贵族,也就是说,神圣的君子契约出现之后,再坏的情况,也就是贵族凭借权力干预官府,如果没有的话,只是少了这个步骤而已。但如果朝廷将这一律法实施的非常到位,就可以借此阻止土地兼并。而对於君主而言,可以从容的平衡贵族、地主、百姓三者的关系。”

其实对於君主的利益,李治方才已经想到了,至少他多了一个借口,去压制贵族,只是他没有想到,这神圣的君子契约,跟均田制也有莫大的联系,思索半响,笑道:“你思考的还挺长远的吗。”

韩艺忽悠道:“陛下过奖了,这非微臣考虑的长远,而是与微臣的经历有关。因为微臣本就是农户出身,以前家里还挺困难的,在微臣父亲离开的第二日,就有地主上门要债,微臣家的确欠那地主的钱,也应该要还,但是他们并未完全按照契约上去执行,而且要债的过程非常粗暴,若非微臣机警,恐怕就要家破人亡了。

但是这在我大唐律法而言,这是官府允许的。所以微臣当时就希望,官府能够给予一些公正的处理,而不是完全交给私人去处理,如果有了神圣的君子契约,那么官府就必须干预,严格按照契约规定的去判决,那么微臣也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