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以面控点(1 / 2)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3518 字 1个月前

去电请示?僧格林沁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又展露开来,“去电请示就不必要了,本王亲自去上海见你们大掌柜。”

郭仲牟爽快的道:“行,我调一艘战舰给王爷。”

一艘战舰能装多少人?僧格林沁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郭仲牟瞥了他一眼,”王爷不是让在下代为请战?是想先斩后奏?”

被他点破心思,僧格林沁索性不隐瞒,“倭国战事已经结束,而朝廷推行宪政也就这一年半载的事,一旦班师回京,必然是左右为难的局面,索性率部南下参与西征,不仅避免了尬尴,也给儿郎们一个获取战功的机会,另外,也能促进与元奇新军的融合不是。”

郭仲牟眨巴了下眼睛,“这是好事,大掌柜肯定会同意。”

什么好事?僧格林沁轻咳了一声,这才道:“目前局势有些微妙,你们大掌柜未必会同意。”

有道理,郭仲牟掏出烟盒来敬了一支,自个也点了一支,内阁成立,其他国务大臣都已就任,但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却未前往京师赴任,这说明在兵权方面元奇和朝廷还有分歧,这个时候,元奇又开始大举西征,肯定是不想节外生枝。

沉吟了一阵,他才道:“王爷先斩后奏,岂不是搅乱朝局?陷咱们大掌柜于险地?”

“什么事能难得住你们大掌柜?”僧格林沁不以为然的道:“凡事有所逼有所迫而成其事者居多,逼迫一下,或许就打破了现在的僵局。”

这风险不是一般的大,郭仲牟哪里肯去冒这风险,当即便道:“王爷这事,在下无能为力。”

僧格林沁没好气的翻了他一眼,道:“那给本王调几艘船,本王赶去上海。”

“这没问题。”郭仲牟满口答应,待的僧格林沁下船离开,他随即就写了份电文着人转报总参谋部。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几个身着蓝色工作装的工人忙碌的进进出出,不一会儿,一架挂在墙壁上的电话机就安装完毕,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致观看的易知足笑着走上前熟练的一手拿起话筒一手将耳帽放在耳朵边,语气平稳的道:“喂,声音清楚吗?”

耳帽里随即传出燕扬天有些兴奋的声音,“报告校长,声音很清晰。”顿了顿,又有声音传来,“刚收到福冈的来电......。”

“你过来罢。”易知足说着放下电话,尽管这部电话在他看来简陋到了极点,但他依然颇为兴奋,没人比他更清楚电话蕴含的商业价值有多么巨大。

电话是元奇电生理学研究所新近发明的,发明人是移居美利坚的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元奇不费吹灰之力将他挖来了上海,当然,电话的发明离不开易知足的无心点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话一发明出来,梅乌奇就献宝似的请易知足命名,不错,电话就是易知足取的名字,顺带的,易知足还成立了一个通讯公司买下了电话的发明专利。

见他放下电话,赵烈文笑道:“这电话是否也象有线电报一样,即便远在千万里,也能通话?”

“当然。”易知足微笑着点了点头,“一旦电话普及开来,电报就会被淘汰。”

有线电报是否会被淘汰,赵烈文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电话,毕竟电话的优势远不是电报能比的,他当即关切的道:“开通京师的电话需要多长时间?”

“没那么快。”易知足笑道:“电话的应用还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电话的普及也不可能象有线电报那么快,得有点耐心。”

电话虽然发明出来,但目前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仅仅能提供两端通话,甭说后世的数字程控电话,就是旋转式的拨号电话,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称。而电话真正的普及,则是旋转式拨号电话的诞生,这个设想他已经抛出去了,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来他就不知道了。

总参谋部距离镇南王府不远,很快,燕扬天就快步赶了过来,敬礼之后,他才道:“僧王欲率部参与西征,以避免夹在朝廷和元奇之间左右为难。”说着,他上前呈上电报。

对于僧格林沁的处境,易知足很了解,他迟迟没有宣布结束对倭战争,也是不希望僧格林沁班师回京,眼下情况很复杂,他不希望僧格林沁卷进去,两人毕竟是数十年的交情。

不过,让僧格林沁率部参与西征,他也不敢同意,那必然会极大的刺激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眼下元奇的重心是西征,他不愿意节外生枝。

见的易知足拿着电报半晌不吭声,赵烈文缓声道:“以点破面,僧王就是破面的这个点!”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道:“以点破面不如以面控点!”

“以面控点?”赵烈文大为意外,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农村包围城市就是以面控点!易知足缓声道:“相对与整个大清而言,京师就只是一个点!以面控点更容易令人绝望!”

略微沉吟,赵烈文才道:“以面控点,需要不短的时间。”

“不急,西北扩张也需要时间。”易知足说着看向燕扬天,“回电,僧王所部不宜参与西征,着令该部长期驻守倭国,清剿倭国余孽,斩草务必除根!”

天津,钦差辕门。

彻底清剿天津城内外以水火会、锅伙为首的帮会之后,辕门外的站笼也是与日俱增,短短两日就增加到了令人恐怖的六十三个,不少站笼都是临时赶制出来的,站笼内的犯人要么是手上沾有人命的,要么是带头肇事的或者是带头纵火,打砸抢劫洋行的。

尽管没有犯人在站笼内死亡,但随着站笼与日俱增,,天津城内的气氛也是日益的压抑,钦差辕门外的大街上每天都是黑压压一片围观的百姓,酒肆茶楼,码头会馆,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纷纷。

“钦差大人究竟是咋想的?瞧这架势怕是不会善了。”

“大小报纸对于洋教一片指责,这案子应该不至于重办吧?”

“那可不好说,东南各省的大报对于这案子虽然一直在报道,但几乎看不到对洋教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