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 私愤何及国事重 兄弟阋墙2不和(1 / 2)

孙坚是很有大局观的。

虽然他早前在借道南阳来颍川与荀贞会师时,拒绝了袁术的招揽,可在判断出胡轸部的攻击方向可能将会是鲁阳后,却主动就提出了“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与之联兵击敌”。

对他这一点,荀贞很欣赏。

所谓“唇亡齿寒”,荀贞尽管看不大起袁术这个人,可却也是和孙坚一样的想法,如果胡轸部真是要进击鲁阳的话,他肯定是会遣兵过去相助的。

只是,就如阴修所说的“未免牵强”,只凭“董卓增援给胡轸的兵卒多为步卒,其用意似是为增强伊阙诸关的防御”这一点就断定胡轸部是要南击鲁阳,确实有点不太稳当,——就算是有九成把握,可兵者凶事也,却也不能就此便下绝对的判断,万一判断有误?

荀贞想了下“判断有误”的后果,心道:“如是万一判断有误,……只要不出击轘辕关,按文台说的‘与袁公路通消息,预备联兵击敌’,对我颍川却倒也无碍。”

只要不进击轘辕关,只是“备战”的话,确是不管胡轸部欲击何处,对颍川都无妨碍。

荀贞因道:“卿言甚是,便依卿言。”

荀贞嘴上说话,心中想道:“胡轸部五千兵马南下,行迹难掩,袁公路想来也应早知,却是不必再专程遣人过去告之,只需派人过去商议联兵事即可了。”

“遣人去鲁阳告之军情”和“遣人去鲁阳商议联兵击敌事”是不同的。

如是前者,可随便派遣一人,但得快马赶去;如是后者,胡轸部南下的兵马尚在新城一带,距离鲁阳、颍川都还各有一段距离,却是不需太过着急,但得挑一个合适人选。

荀贞沉吟稍顷,问孙坚:“文台,你觉得遣谁去见袁公路最为合适?”

“如说最合适,自是志才、公达,然今胡轸兵将临,他二人不宜远行,……贞之,我听说前些时有几个南阳人投到了你的帐下?”

“不错。”

“那便从中选上一人,遣派过去就是。”

戏志才、荀攸不能去,其实还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程嘉。

只是程嘉身量太短,容貌太丑,孙坚、荀贞皆知袁术的脾性,那是个贵公子,向来眼高过顶,必是会以貌取人,蔑视程嘉,就算程嘉“忍辱负重”,联兵击敌事最终仍能谈成,却也肯定会受一肚子气,主辱臣固应死,可明知臣会受辱仍遣派之,却也非明主当为,故不能遣他去。

戏志才、荀攸、程嘉都不能去,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在荀贞部中的南阳人中挑拣人选了。

於是,此事就这么定下。

荀贞决定遣文直去鲁阳见袁术,商议联兵事。

荀贞交代文直:今胡轸部南下,我与文台虽然暂断定他是欲攻鲁阳,可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来攻我颍川之可能,你到了鲁阳后,可与袁将军相约,如是胡轸部击鲁阳,我与文台则出兵助之,如是胡轸部击我颍川,则请袁将军亦出兵,由后击之,与我合力,共破此敌。

文直应诺。

送走了文直,荀贞和孙坚各传令军中,命各部厉兵备战。

数日后,去河内一带探察的斥候归来,回禀荀贞、孙坚:“河南平阴一带现有大股董军活动。”

“河南”说的不是河南尹,而是黄河南岸。平阴,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县,与河内隔河相望。

荀贞对孙坚说道:“先是董卓多遣步卒,增援胡轸,加强伊阙诸关防御;今又得报,平阴有大股董军出现。……文台,综合这两方面情报,董卓此次欲击者,确应是二袁将军无疑了。”

孙坚说道:“今晨得报,新城一带的胡轸部在停驻了几天后,又有继续南下之意,……莫不是大鸿胪韩公已被袁术所拒,故而胡轸部将攻鲁阳了?……贞之,文直回来了么?”

“还没有。”

董卓这次遣出三路招降使者,胡毋班等去了河内,阴修来了颍川,往去鲁阳的则是韩融。

较之阳翟,鲁阳距洛阳稍微路远,韩融和阴修是同日出的洛阳,他到鲁阳的时间应会比阴修到阳翟的时间晚一点,也就是说,韩融可能是刚到鲁阳不久,而胡轸部先前在新城一地屯驻了好几天没有动静,今晨的军报,说这五千董军兵马又有了南下之意,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推断,的确是很有可能袁术拒绝了韩融的招降,因而胡轸部的那五千兵马乃又准备继续南下。

“掐算路程,文公也该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当天下午,文直回来了。

荀贞把孙坚请了来,共召文直来见,问道:“可与袁将军约好了?”

文直说道:“本该早日回来,只是我昼夜兼驰,到了鲁阳后,求谒袁将军却不得见,在城里等了两天,才总算得以见到袁将军。”

“等了两天?”

“是啊。”

“可曾请人通传,说是为军事而来?”

“不但请人通传了,而且在当天未得见袁将军后,我还贿赂了那通传之人,请他再次传报。”

“结果还是等了两天?”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