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抢购一空(1 / 2)

大戏骨 七七家d猫猫 2548 字 25天前

“泰晤士报”,“重磅新闻:伦敦西区重回公众视线排队长龙造成交通堵塞,再现戏剧黄金年代辉煌!”

作为英国最广为人知的第一大报,进入新世纪之后,遭遇了网络的强有力冲击,“泰晤士报”的地位渐渐回到凡间,权威方面与“卫报”平分秋色,精英读者方面则被“金融时报”反超,政治影响力甚至被“独立报”蚕食了大量地盘,但公众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泰晤士报”依旧是稍稍处于领先。

毋庸置疑,对于大部分普通民众来说,“泰晤士报”的可读性和可看性依旧是位居前列的。今天,“泰晤士报”却在头版下侧重磅新闻的条目之上,选择刊登了一条娱乐新闻,着实罕见。

报道之中,“泰晤士报”以阿尔梅达剧院的排队盛况作为切入口,详细讲述了昨天伦敦西区的狂热景象,超过一千八百名的排队民众,超过一万人次的来往人潮流量,甚至引发了记者们手忙脚乱的采访狂潮,超过三百名记者赶往伦敦西区,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这所有的所有,仅仅只是为了今天上午九点开始预售的一出剧目而已,从昨天轰动到了今天。

即使是在报纸铅字之上阅读到这条新闻,依旧有种荒谬感油然而生,就好像作家笔下的超现实黑色喜剧一般,嘲讽着当代快餐文化横行霸道所带来的传统文化和素养文化缺失。

但,这是“泰晤士报”。所以,这就是事实,正是因为太过震撼,也太过惊讶,“泰晤士报”这才给予了如此重视。在客观新闻报道之后,他们进一步分析了伦敦西区在过去十年面临的困境和窘迫;同时还分析了这一出戏剧对伦敦西区所带来的影响。

新闻报道,正在演变成为一篇社论。

更何况,“泰晤士报”不是唯一一家展开报道的媒体;伴随着阿尔梅达剧院的门票正式开始预售,整个英国的新闻媒体都轰动了!

“三百五十张预售门票到底花落谁家?”这是“卫报”的报道标题。

“卫报”将新闻焦点锁定在了“三百五十张预售门票”这一数字之上,并且讲述了新闻诞生的背景:

过去五年到十年时间里,除了“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等源远流长的经典戏剧之外,伦敦西区其他剧院之中上演的全新剧目,上座率正在持续下滑,而且下跌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甚至于某些剧目的上座率已经低于百分之二十,导致剧院的经营举步维艰。

即使是收获了奥利弗奖或者托尼奖认可的剧目,票房依旧远远称不上理想。

对于那些全新剧目来说,首演是唯一的例外。但,却不是因为门票一抢而空,而是因为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门票都将分发给特邀嘉宾,缓解了票房压力;首演之后,门票的销售情况就完全脱离了掌控范围。

“卫报”列举了一个最为简单直观的例子: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2007年,这位凭借“哈利-波特”系列闯出名号的童星,年仅十八岁,事业处于上升期,系列电影也一直在持续拍摄之中;但,为了突破自己,也为了打破形象,丹尼尔选择回到了伦敦西区,在舞台之上打磨自己的演技。

丹尼尔参与了舞台剧“马属/恋马狂”的演出,并且在舞台剧的最后十分钟里,一件一件地褪去了自己的衣服,全身赤果,面对观众。在当时,可谓是绝对的热门话题,甚至引发了不少青少年的父母撰写信件发起了抗议。

“马属”的票房表现着实不俗,首演第一周,门票全部销售一空;但后续乏力,上座率每况愈下,最终仅仅只上演了三个月,遗憾收尾;不过,凭借着“哈利-波特”这一头衔的名声效应,次年,“马属”还是前往了百老汇,再次演出了三个月。

撇开作品的艺术作品和质量水准不说,“马属”的商业表现,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是最为出色的一批作品了。

正是因为整个市场的低迷,女王剧院的“悲惨世界”才能上演将近三十年依旧没有下线:游客们正在填补戏剧票房市场的空缺。

现在,阿尔梅达剧院版本的“悲惨世界”,仅仅只有三百五十张预售门票,而且还是长达六个小时的实验剧目,却吸引了超过一千八百名观众的排队不是凑热闹的旁观群众,而是真正的铁杆观众,提前了超过三十六小时就开始排队等待!

不要说“马属”了,如此盛况在过去十年、十五年时间里,都不曾见过。真正地久违了。

“十五分钟。三百五十张门票预售,仅仅十五分钟之内就销售一空!这还是阿尔梅达剧院限购之后的结果他们限制每一位观众最多只能购买两张门票,尽管如此,十五分钟,所有门票还是宣告售磐!”

“卫报”的感叹之词不绝于耳,最后总结发言到,“现在,黑市之上,蓝礼-霍尔版本的’悲惨世界’首演门票,原价一百二十英镑的普通票,价格已经炒作到了三千五百磅,并且还在持续走高:因为,有价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