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 核心变动(1 / 2)

大戏骨 七七家d猫猫 2581 字 25天前

“地心引力”是蓝礼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

第八十四届奥斯卡之上,所有提名作品之中,蓝礼最为喜欢也最为推崇“地心引力”,就他个人而言,他会选择这部作品作为最佳影片,而不是“为奴十二年”那样四平八稳、中庸之道的作品。

某种角度来说,“为奴十二年”只是“国王的演讲”的又一种变体而已,完完全全为了颁奖季量身打造,在艺术层面和思想层面都没有任何新意,旧瓶装新酒,甚至就连新酒都没有丝毫新意;可是“地心引力”却是比“社交网络”、“阿凡达”还要更加勇敢、更加突破的作品。

不仅仅是电影开篇那个十八分钟的长镜头,技术难度已经超过了“阿凡达”;还有之后所有的失重镜头,阿方索树立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真正开创了全新篇章。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似乎无法捕捉到“地心引力”真正的出色和深意,纷纷惊叹着技术的强大和视效的精彩,却又纷纷吐槽着剧本的薄弱和故事的平庸,总是不由自主地与“2001太空漫游”相提并论,然后认为“地心引力”远远不如前者。

事实上,“2001太空漫游”和“地心引力”都是无比出众的经典。

前者讨论的是神秘太空的探索和人工智能的叛变,正如它的英文标题一般,“太空奥德赛(A-Space-Odyssey)”,奥德赛是与荷马史诗并列的古希腊恢弘史诗,电影的核心在于探索。

而后者讨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主题:人类起源。电影的核心在于思辨。

“地心引力”的技术层面固然出彩,但真正让这部作品打动人心的,还是在于简单剧本之中的隐喻。通过太空之下的绝境求生,暗喻了人类的起源和诞生,探讨了最为原始的哲学话题,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相对薄弱而极简的剧本,没有进一步深入挖掘,限制了作品探索更大的蓝图;但,不足以成为深刻,却足以谓之伟大!

所有的核心思想,以女主角作为载体,不动声色地渗透到了整部作品之中,女性的孕育、生命的繁衍以及物种的起源,这些哲学反思通过不同的画面构图呈现出来,放弃了剧本的台词语言,纯粹地使用镜头构图和演员表演完成传达。

女人,这一性别属性,对于这一角色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世,女主角由桑德拉-布洛克出演。通过“弱点”这部作品问鼎奥斯卡影后之后,关于桑德拉的争议着实不小,因为当年也是奥斯卡小年,桑德拉的脱颖而出更多是矮个之中拔高个;但在“地心引力”这部作品之中,桑德拉却真正地证明了自己。

“地心引力”和“活埋”一样,都是绝境求生,也都是狭窄空间,还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但两部作品的表演难度却是不同的。

首先,“活埋”的置身环境,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而“地心引力”的外太空环境却不是。

其次,“活埋”需要面对的是狭窄空间的迫切感;而“地心引力”在此之外,还需要呈现出失重环境之下的孤独和慌乱。

再次,“活埋”的整体诉求相对简单,惊悚恐惧类型片,通过角色和剧本的设置来探讨社会现实,却没有进一步深入;而“地心引力”却不仅仅是求生而已,而且还是探讨生命,极简主义的剧本,将所有情感重任都依托在了主角身上。

可以肯定以及确定地说,同样是独角戏,但“地心引力”的表演难度和深度却超出了“活埋”至少两个层次。

桑德拉的表演细腻而深刻,兼具层次感,将所有的表演气场往内收,却丝毫没有影响情感的传递,在镜头的捕捉之下,真正地将富有诗意和哲学的电影主题呈现了出来。

在当年的奥斯卡之上,桑德拉凭借着自己的出色演出,第二次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虽然最后输给了“蓝色茉莉”的凯特-布兰切特,但桑德拉还是收获了无数肯定,真正地奠定了自己业内一线的地位,俨然成为了好莱坞第一女演员的领军人物。

在“地心引力”这部作品之中,只有两名演员,而所有表演重量都压在了女主角身上。

上一世,两个角色分别由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出演,但乔治却彻底沦为了配角,成为了桑德拉独角戏之中发光发热的最佳见证者。

毫不夸张地说,桑德拉成就了“地心引力”,而“地心引力”也成就了桑德拉。

从技术层面来说,蓝礼非常喜欢“地心引力”;从表演层面来说,“地心引力”将会是电影工业的全新考验,不仅仅是演员的自我表演,同时还需要适应电影这个造梦工厂的神奇,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和伦敦西区是截然不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