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团大奖最终颁发给了“醉乡民谣”!
刚刚蓝礼在最佳男演员的得奖感言时感谢了科恩兄弟;而现在科恩兄弟在得奖感言之中则感谢了蓝礼。
这是一次礼尚往来,同时也是一次携手同行。
但伊桑还是保持了属于他们电影镜头之中特有的幽默标签,朝着舞台之下蓝礼所在的方向眨了眨眼睛,以调侃的语气说道,“嘿,我们扯平了。”
瞬间,卢米埃尔大厅之中再次集体哄笑了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金棕榈,紧张的气氛也稍稍松懈了下来。
现在,所有奖项颁发完毕,只剩下一项金棕榈,而今晚到场的剧组之中,依旧还有三支颗粒无收,这是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但在戛纳电影节却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比如说,两部作品并列金棕榈,时隔十六年之后再次出现如此局面;再比如说,一部作品颁发评审团特别奖,类似于纪念奖或者终身成就奖或者编外奖之类的一个设定,特别提及一部作品、一位导演、一位演员或者一个剧本。
换而言之,只要评审团愿意,现在依旧还有诸多不同的操作方式。
但根据现场的形势判断,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不会出现并列金棕榈的局面,而是两部作品将成为炮灰,空手而归;而且更进一步,胜出的是“阿黛尔的生活”,陪跑的则是“赫利”和“绝美之城”。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因为“赫利”和“绝美之城”都是暂时没有离开戛纳的剧组,本来就不在召回名单之上,今晚出现在颁奖典礼之上,可能纯粹就是公关活动或者宣传计划,他们本来就没有抱着得奖的心态前来,而是到此一游的观光团。
甚至于,可能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恶作剧,故意耍花腔,愣是把所有人都涮了一把。
万众瞩目之下,史蒂文没有再制造悬念,干脆利落地就宣布了最终答案,结束了这一场提心吊胆、惊心动魄的奖项预测乱战:
“第六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得主是……’阿黛尔的生活’,导演阿布戴-柯西胥以及两位演员蕾雅-赛杜和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Adele-Exarchopoulos)。”
媒体中心的所有记者们依旧在饱受煎熬,当耳边传来“阿黛尔的生活”的时候,他们都纷纷轻声欢呼起来,但欢呼声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释放,史蒂文没有任何停顿的后半句话语就让大家呆愣在了原地,脑筋一时间无法转过弯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
一如所料,“赫利”和“绝美之城”的确是陪跑作品。没有并列金棕榈,也没有大爆冷门。
事实上,“赫利”的主创团队结束首映之后依旧留在了戛纳,他们没有接到召回通知,早早就已经确定了出局的结果;但主创团队主动询问了组委会,他们是否能够出席红地毯,增加曝光率,也增加北美版权的销售几率。
组委会征询了吉尔斯-雅各布的意见,随后又征询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意见。
史蒂文不仅同意了请求,而且还恶趣味地说道,“你们可以询问看看’绝美之城’剧组和’穿裘皮的维纳斯’剧组,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过来,否则,每一年,我们的得奖名单都早早被猜出来,真的太没意思了,不如制造一些悬念。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
史蒂文的意见得到了采纳。
罗曼-波兰斯基拒绝了如此“耻辱性”的邀请;而保罗-索伦蒂诺则慷慨地点头答应。
正是因为如此,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在颁奖典礼之前制造了最大的悬念,并且将这种悬念保持到了最后时刻,这对于电影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重要启示——
为了制造收视率,也为了保持讨论度,也许他们应该借鉴今年的情况,做出更多的调整。
尽管没有了“赫利”和“绝美之城”的搅局意外,但史蒂文宣布金棕榈得主的时候,还是在媒体中心引发了一片错愕的惊呼声,甚至可以说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炸得七晕八素。
这是有史以来,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正式地将金棕榈颁发给了一部作品的导演以及演员!
一直以来,金棕榈就被默认是嘉奖整部作品,严格意义来说,就是包括了导演、演员、剧本等所有环节在内的集体荣誉;但不同于奥斯卡之上最佳影片由制作人上台领奖,金棕榈却始终都是由导演登台接受奖杯和掌声——
金棕榈奖杯也是由导演个人保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