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 恰如其分(2 / 2)

大戏骨 七七家d猫猫 2491 字 28天前

一个简单直白的横向对比,所有数据顿时就变得一目了然起来。

以“地心引力”作为蓝礼现有的市场价值为标准,北美票房低于三亿的话,蓝礼现在提出的片酬是更加占据优势的,减少蓝礼所谓演员的负担压力;而北美票房高于三亿的话,蓝礼的优势就将几乎被蚕食,制片公司还能够赢得更多利润空间。

如果单单这样说,似乎还是蓝礼占便宜,因为如果票房失利了,他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依旧可以拿走底薪加分红的酬劳;但前提是,约翰尼-德普和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已经远远超过了如此基准线。

约翰尼-德普出演“加勒比海盗4”,片酬是五千五百万,按照蓝礼的上述标准来看,只有当北美票房突破五亿五千万的时候,迪士尼才能够划算,而最终电影的北美票房是两亿四千万。

小罗伯特-唐尼出演“钢铁侠3”,片酬是五千万,按照蓝礼的提出标准来看,北美票房必须超过五亿美元,迪士尼的交易才不会亏本,而最终电影的北美票房是四亿。

当然,“加勒比海盗4”和“钢铁侠3”的特殊性就在于:

迪士尼主题公园以及周边产品还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这两套系列电影拍摄下来,其实周边的收益远远高于电影票房本身的利润,迪士尼依旧不算是亏本,以至于后续继续邀请两位演员出演同一个角色的时候,迪士尼依旧撒钱不手软。

但重新回归到演员片酬与电影制作之上,蓝礼的性价比是远远超过了约翰尼-德普和小罗伯特-唐尼的;更何况,现在各大经纪公司其实都正在旁观着,期待着蓝礼能够把片酬底薪进一步推高,两千五百万或者三千万,将所有演员们的片酬下限拉高,为演员们赚取更多福利。

原理非常简单。

本来两千万俱乐部就是现在的极限——约翰尼-德普和小罗伯特-唐尼的片酬虽然是底薪,但他们是以预估的票房分红来换算成为片酬之后得出的数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现在两千万俱乐部变成了三千万俱乐部,那么就意味着原本一千五百万档次的演员们就可以追逐两千万了、原本一千万档次的演员们就可以追逐一千五百万了,层层递增。

最终,受益者可能是整个好莱坞的所有演员,就连龙套演员、替身演员和群众演员等等都能够争取到更多利益。

当然,经纪公司争取如此上限,可不是为了公益事业,也不是为了演员事业蓬勃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现在,蓝礼却没有贪心,也没有自诩为英雄,狮子大开口地开出了一个天价数字,而是无限贴近了电影制作公司的心理底线,提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数字,让人无法拒绝;更重要的是,如果蓝礼开创了“两千万俱乐部加上票房分红”的先例,这也同样可以提升演员们的待遇,却又不是触动到制片公司的核心利益。

可以这样理解,蓝礼往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可以让经纪公司满意,又不会打破制片公司绝对底线的数字。

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一步一步地把制片公司的底线蚕食,如果这一次蓝礼的片酬请求达成了,制片公司不会跳脚;那么,“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上映之后,一旦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然后蓝礼再更进一步提高片酬,制片公司就将再次陷入一个“不得不答应”的窘境中。

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的票房能够取得成功。

可以横向比较一下,约翰尼-德普出演“加勒比海盗5”时,业内传闻片酬是九千五百万;小罗伯特-唐尼出演“复仇者联盟3”时,业内传闻片酬是一亿。事实上,这些数字都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具体详细数字,迪士尼和演员双方都没有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势必比“加勒比海盗4”和“钢铁侠3”时期有所提高。

这就是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角力。

但蓝礼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不需要依赖任何一个系列或者角色,而是能够依靠着自己的强大号召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片酬缓缓往上提升——经纪公司喜闻乐见、制片公司则……心情错杂、苦甜各半。但归根结底,制片公司还是会同意的。

狡猾!

如此决策着实太过狡猾了。恰到好处,正中红心,偏偏让制片公司无法强硬拒绝。不要小看了一组数字,这恰恰就是谈判的艺术。

艾玛-托马斯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安迪-罗杰斯制定的数字,还是蓝礼制定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