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别想那么多。”林子轩无所谓道。
对于经历过风浪的林子轩来说,这场新闻发布会不算什么,只有电影拍砸了,被全国人民声讨,那才算得上是大事件。
就这样,林晓玲走上前台,面对上百名的记者。
对于大众而言,林晓玲这个名字颇为陌生,不过在影视圈里有一定的名气。
她虽然只拍了两部文艺片,但每一部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这还不包括她拍摄的那部叫做《姐姐》的纪录片,曾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
观众或许对那部纪录片有印象,却不会特意去记导演的名字。
事实上,林晓玲想多了,记者们对导演的兴趣不大。
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张凯莉和李雪建等一众演员,读者感兴趣的是这些演员十年来的生活。
有些演员依旧活跃在荧屏上,有些演员则消失在观众的视线里,他们目前的处境如何,在做什么工作,这才是能够增加销量的报道。
比如张凯莉,她本身是话剧演员,以前在煤矿文工团工作,现在的单位是实验话剧团。
九七年女儿出生后,她这两年没有接戏,只是偶尔演出话剧,如果不是《渴望》的续集,她或许还要休息一两年。
除了这些老演员,记者还关注那些儿童演员。
当年的儿童演员早已长大,有的在上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和演艺圈没了联系。
那么是找他们本人出演呢,还是启用新演员?
当初他们是小孩子,观众不会深究有没有演技的问题,只会觉得心疼,现在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表演学习,能不能演好角色还是个未知数。
林子轩的意思是看个人意愿,愿意演的就做一个短期的表演培训,否则就找新演员代替。
有记者问起有没有拍摄《渴望》电视剧版本续集的计划。
华国电视台的代表回应说不排除这个可能,他们打了一手好算盘,只要电影获得成功,电视台就会启动《渴望》电视剧版本续集的拍摄。
续集的剧本脉络有了,演员有了,拍电影搭建的布景道具都是现成的,能节省很多的资金。
而且,电影只有两个小时,观众看的肯定不过瘾,会对电视剧抱有更多的期待。
电影相当于给他们的电视剧预热了,凭着《渴望》续集的名头,广告费就能收入几千万。
所以说,不能小看任何人。
华国电视台那儿可是精英云集的地方,每年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去,不能老想着从他们身上占到便宜,那不现实。
终于有记者关心起导演来了。
第一个问题就相当尖锐,为什么不用赵宝钢导演,而是用一个新导演呢?
于东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好梦公司的总经理,自然要为林晓玲解围。
“我们邀请过赵导,赵导目前正在拍摄新剧,没有档期。”于东回应道,“这位林导曾执导过《我们俩》和《回家》等影片,其中《我们俩》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回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林导是国内外知名的导演,擅长拍摄感情细腻的女性题材电影,我们认为她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