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战事将临,以叔父观之……胜算几何?再者,此战可效李氏当年故事,有意于西京乎?”
叔侄两人相谈半晚,都可谓所获颇多,天色将明之际,裴旭才终是向叔父请教起了当前战事。
耐心不差,这自然是值得赞赏的一件事,可以裴世清对这个侄儿的了解,却知道他对战事兴趣寥寥,换句话说,他的长才之处,并不在征战上面。
按照这年月人才的标准而言,裴旭就算不得有志之士了,所谓出将入相嘛,这个说法早已深入人心,晋地人家就算多些书香气,也是不免。
像人家裴仁基父子,就有名将之称呢,而无论是裴矩,还是裴蕴,皆有领兵敌前的经历,且建功颇著。
可惜,如今裴仁基,裴蕴已殁,裴矩流离于河北,所以说,裴世清这一辈人,除了江南那些支系族人不知如今境况如何外,已渐呈凋零之势,裴氏的将来看的还是裴旭等年轻子弟的作为。
实际上,裴旭所继承的是他叔伯祖裴政一脉,攻于刑律。
至于裴寂那一支,如今根本不在裴世清算中,那位表弟的所作所为,在裴世清看来,于国于家,皆都无益,若是闻喜裴氏主支和他走的太近,早晚必为其所累。
琢磨了片刻,裴世清笑笑道:“此战恐有小挫,不宜于阵前奔走……”
他本就不看好此战的结果,与自家侄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地方,更不想自家这个疏于战事的侄儿到两军阵前奔走。
不出所料,裴旭紧接着便问:“这是为何?还请叔父教诲。”
“此番与当年唐公南下大不相同,黄河天堑难以逾越,此其为一,二来,即便过河,长安坚城也难轻拔……
而西有李轨,梁师都,东有王世充,南有萧铣,皆对关中虎视眈眈,一旦兵临西京城下,便有为他人做嫁之险。”
“我观总管其人,谋虑深远,应不止于此,可西京近在咫尺之下,偏于急迫,我已传信于晋阳,请总管心腹之人劝说,应是无碍……”
如此云云,说了很多,其实只是一件事,西京太过诱人,此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应该是点到为止,他裴氏新降,劝不动那李定安,却已传书于晋阳人等,最终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叔侄两人至此又是半晌无言,大眼瞪小眼之间,心肠百转。
天色微明之际,裴旭和做贼似的带着从人才从一个小门出了郡府,径自回转宿处。
一路上,裴旭是亦喜亦忧。
喜的是,照叔父所言,就不用想着去两军阵前立功了,而且正好,以他看来,元幼武也不是什么立功心切的人物,和其他关西人很不一样。
之前为此还很是心烦,如今可不正好?
可话又说回来,他本人将来的路估计却要长上许多了呢。
本来呢,他还想跟自家叔父提一提,总管有妹正值妙龄,是不是……
最终他也没开这个口,不是他本人不好意思,而是从叔父那里他也算是明白了,裴氏还有游离于外之心,自然不会跟人联姻。
之外不说自家怎样怎样,那位对裴氏又有几分信重,愿不愿意将妹子嫁给裴氏子?
总归一句话,时机未到罢了……
实际上,他的感受和当初裴寂去到闻喜老宅时的心情差不多,裴世清在全心全意的为裴氏家族考量,却渐渐与这些在外任有官职的裴氏子弟自身愿望有了许多相悖之处。
裴寂辈分高,又官居险要,自然是弄的满腹怨言,如果给他时间和机会,说不定就能将裴氏阀主的位置抢过来。
而裴旭呢,自然不能和裴寂相比,辈分差着不说,官位也有天地之别,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尤产生,只能顺着叔父的意思来。
…………………………
不说裴旭如何如何,他满心“记挂”的元朗元幼武其实也就和他前后脚踏入了郡府的门槛。
选择深更半夜的来到郡府,和裴旭不想自己的行踪落在太多人眼里不同,人家元幼武想的是,即便挨上一顿胖揍,也应该选个人少的时候。
而且吧,也要让自家姐夫晓得,你瞧瞧,小子才来绛郡就来拜见您了,俺这么想您,您是不是……揍的轻些……
好吧,这样的小心眼儿明显透着李破的风格,显然是少年时近墨者黑的结果。
可惜,和他养马的技艺一样,只学到了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