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3)(1 / 2)

快穿之软饭王 洛缃月 7384 字 1个月前

宋城不想当渣男, 可不管跟原小铃分还是不分,他都是渣男。

而且现在他都不敢深想这事, 越想越觉得绝望啊!

两头都是雷区!

既然眼下想不出办法, 他暂时就先不想,去镇上取了钱再说。

虽然感情上他不能回应原小铃, 但原主过去欠原小铃的, 他得先想办法还上啊!

所以当务之极是先把钱给取出来。

他和李达两个靠着两条腿儿, 又是翻山, 又是越岭, 虽然这个身体已经习惯了走山路, 但一个是肚子里没油水,二是这山路实在是太漫长了, 过了这山还有那山,中间还要过河道和铁道, 等终于能远远地望见镇子,宋城已经累出了一身臭汗。

两个人放缓了步伐,走到镇边上的小溪边, 各自掬起溪水洗了把头脸。

也得亏两个人的头发都是短岔子,洗完了掏出手帕, 呼噜一把就好。

清凉的溪水让宋城感觉又活了过来。

如果不洗这么一下, 用不了多久, 这人身上准保是一股子汗臭味,累积得多了,那叫一个酸爽。

宋城他们两个走到镇上邮局的时候, 邮局还没开门呢。

早起就空着肚子,

不过邮局旁边的大食堂倒是开了门,好些个在乡政府上班的就在大食堂里吃饭。

宋城搜摸了半天,总算在身上搜出半两粮票。

“走,咱进去吃点!”

李达本来想推辞,不过一想宋城马上就是身怀十块巨款的大作家了,吃他一顿也没啥。

半两粮票在食堂里,买了一大碗稀饭,两个野菜饼子。

虽然都是野菜饼子,但镇上大食堂的就是比他们自己做的好吃。

宋城又要了个空碗,把稀饭倒开,一个端着半碗,就着野菜饼子,稀里糊噜地造完。

这半两粮票其实也是当初小铃给宋城的。

但不吃这一顿,怕是又要晕倒,所以宋城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吃完了这顿热乎的,肚子里有了东西,感觉身体就没那么虚了。

两个人从大食堂出来,走了几步就到了邮局,正好赶上邮局开门。

一位老师傅慢悠悠地拎着暖水壶走进邮局,俩人赶紧跟在后头。

“王师傅,早啊!”

老师傅抬眼瞧了瞧,是他俩,不紧不慢地点点头。

“是你们啊!是来拿信的?”

说着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猛地抬头看向宋城。

“你就是宋城吧!你收到了省报社的信!”

他们这个邮局,管的是全乡的通信。

全乡十几号大队,收到的信啊啥的都从他们这边过,他分类的时候就都要扫一眼从哪来的,这不就看见宋城的信了么。

宋城这个人他认得,经常有县里给他发的信。

听说这是福来大队的小秀才,笔杆子,写的文章经常上报纸的,上通信站广播的。

这一回居然还是从省城来的,他当然就重点关注了。

在交给大福村人的时候,还专门给那个拿信的的提了下,让他拿好可别弄丢了。

“是啊!宋城收到了省报社的录取信,他写的要登在报纸上连载呢!”

宋城还没说话,李达先抢先嚷了嚷了出来,一脸洋洋得意。

好像写出上省城报纸的是他一样。

“啊呀!真的呀!”

老师傅也大吃了一惊。

“啊?宋城你这可是太厉害了!”

“省报社啊!什么时候的报纸,那可一定要看看!”

现在订报纸杂志之类的都是通过邮局,哪怕老师傅一分钱不花,也能把所有的都看全了。

要不这年头在邮局工作,那绝对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的铁饭碗呢!

老师傅这声音一高,原本坐在柜台后的其他人听见了也都围了过来。

“什么省报社?什么?怎么回事?”

老师傅指指宋城,“就是这个福来大队的小宋,有名的笔杆子!那个欢欢喜喜奔小康,你们都听过的吧,就是小宋写的……哎哟,真是不得了,现在都能在省报上写了!咱们乡也要出一个大作家了!”

四五双眼睛都盯着宋城瞧,就跟看猴子似的,宋城就算是见过大场面的,还是忍不信脸红害臊。

“没有那么厉害的,就是个小中篇,只有五六期就完了。”

一期八千多字,六期就是五万来字。

这点字数,对于宋城那个时代,动不动就几百万的大长篇来说,实在是不够看的。

但通俗和能上官媒的,那出身上就完全不同,日后的发展道理也完全不同。

据宋城知道的,就有好几位通过官媒最后成了全国知名的大作家,作品流传于世,拍成影视,甚至还能拿到国际大奖。

但全国那么多爱写作的文艺青年,最后成名成家的也就那么些个而已。

原身有才华是绝对有的。

善于抓住热点,紧跟风头,原身的政治嗅觉比他的文笔要强得多。

就原身的质量,宋城看着还算可以,但故事性和合理性都差了点。

原身之所以能上,其实还是有内幕的。

虽然是原身的,原身的运作,但被夸的是他,他就觉得臊得慌。

“还有五六期!”

一个中年女同志瞪圆了眼睛,发出惊呼。

“是啊,连着半年名字都上省报……这个小宋同志也太谦虚了吧!”

老师傅笑眯眯地看着宋城,仿佛在看着自家成了器的儿子。

“这要是我写的东西能上省报,别说五六期了,就是能有二三十个字,那也美死了!”

说话的也是个小青年,小青年还戴着副眼镜,显然是个有文化的。

女同志瞄了那小青年,“你可算了吧!你就给咱们邮局写个工作总结,还有好几个错别字!”

小青年挠了挠头,“哎呀,赵大姐,你就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吗?”

他倒是脸皮厚,被笑话了还能来跟宋城套近乎,“小宋同志是吧,能不能教教我呀,你写有什么诀窍没有呢?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有没有拜老师的?”

宋城几乎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一个学计算机的宅男,年轻的时候看过一点消遣的,让他写他哪会?

还介绍经验呢?

幸好还有个给力的队友,李达就往他前头挤了挤,大声说笑。

“各位同志们,先给宋城取了汇款,咱们再慢慢说,好不好呀!”

他就知道到了这儿,准是这样。

别说邮局了,说不定过两天,乡里的□□知道了这事,都得欢腾开。

“哦,对对对,可不是有稿费的吗!”

“来给我吧,我来办!”

看着邮局同志的热情万人,李达目光闪了闪。

这也就是宋城今天上了省报,算是个作家了,才有这么优厚的待遇,要是换成普通村民或者是知识青年,那态度可没这么好,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

十块钱被贴心地分成了一张五元的,一张两元的,一张一元,还两块钱的毛票。

要不说这服务贴心呢,五块两块的是用来存的,一块钱是往身上放的,毛票则是平时零花的……

宋城和李达两个人再三向邮局同志们道了谢,宋城又胡诌了几个写作要点给那位小青年写□□好者,比如说什么多看书啊,多摘抄优美词句啊,平时写日记啊……这种语文老师都念出茧子来的话。

看着小青年还认真地拿出本子来纪录,而另一位女同志也听得很认真……宋城硬着头皮编完,就说大队那边还有事,就赶紧溜了。

李达特别可惜,“诶,宋城你跑那么快做啥,那位女同志还要请咱们喝茶呢!”

喝茶这么奢侈的事情,自从去了福来大队,就再也没有过了啊!

宋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我哪有什么正经经验给他们介绍啊,都是胡编瞎说的!”

听得人越多,漏的馅越快。

李达歪着头想了想,“我听着都挺好的呀!我是没带本子,不然我也要记下来,回去你再给我讲一遍啊!”

“诶,我看着供销社的门开了,走走,咱进去买点糖!”

宋城赶紧转移话题,拉着李达走进供销社。

这个世界的乡镇村子,能买到东西的只有供销社,有些紧俏物品还得要票,什么布票,肉票,粮票,糖票之类的。

不过在这个乡里的供销社,也没什么特别紧俏的东西,货柜上就摆了三四排,连玻璃柜台都没有,只能靠好视力,想要细看还得找售货员,但售货员这个工作也跟邮局工作差不多,超级吃香,因此站在柜台后的姑娘小伙都挺傲气,不认得的都爱搭不理。

但人家态度再差,这要买东西的还得买啊!

要不说垄断生意最好做呢,这不上我这儿来买,你别地儿也弄不来啊!

糖这个词儿成功地把李达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世界,只要是吃的,准保吸引力十足!

“颜同志,给称点水果糖……”

李达一想到那香甜的滋味,嘴里就忍不住冒口水。

今天的售货员小颜倒是态度还可以,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小伙子看上去都人模狗样的原因。

“两种,一种一毛六,一种两毛五,要哪种,要多少?”

“二毛五的,称三斤吧!”

既然村上把这个当成喜事一样,而且大家都知道了,他多称上点,好歹一家能给一颗呢,也多少是个礼数。

“啥二毛五的,就要一毛六的!买那么好的做啥!”

李达倒是个替宋城省钱的,一看就知道宋城是打算请客吃糖了。

同一个屋里住的青年们,当然最少一人一颗了,但全村的人就没必要了吧,顶多请队长支书小队长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吧,要是请全村谁请得起啊!

这十块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宋城只是按照从前的习惯,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就选贵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