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泉水特效(1 / 2)

极品乡村生活 名窑 1935 字 5个月前

第三章泉水特效  李峰吃完中午饭,一个人坐在门槛上琢磨,自己以后生活,北京自己不愿去了。在家,总要有个事做做,赚些平时吃穿的钱,自己这些年攒了点钱,二十来万,在李家岗算是顶天了富人了。

“对了。”李峰一拍脑袋,自己许多早前就想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会子有地有钱,建个带着小院子小别墅,心里越想越加急切,地方李峰已经想好了,在桃树林茅屋里那块空地。应该不用砍掉多少桃树。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李峰心里最是羡慕这般景象,如今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怎能不激动。

如此美丽的景象,李峰想想口水哗哗流,“就这么办。”拿了铁锹,蹬蹬跑到桃树林,看着靠着山脚的茅屋,李峰突然觉着茅屋是不是更有诗意。“算了,我已经有了一座小茅屋,不能总是住在茅屋里吧。”

李峰拿着铁锹,左右,挖开看看,泥土不多,挖开不到半米已经看见山石,许是太靠近山脚,背靠大山,门前桃林,果香,远处白带飘过,带起波涛阵阵,如此神仙一般,或是比陶渊明更是多了一份人气,离着村子不过几百米,路基修一修,不用水泥,只用山岗上的青石板,别有情趣。

越想心里越加如猫挠,痒痒的,可是想着父母八成不会同意,自己不能合理的理由,只为了喜欢修个房子,村里人不认为自己傻愣,无力的坐在茅屋的凉床上,不停深思,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左右看了看,茅屋边上有个废弃的池塘,不大,半亩来大小,水是山上的泉水,清幽幽的。不时看见几只小鱼游过,鲫鱼,窜条子,肉愣子,没见着有大雨,池子里不少水草,一撮芦苇,不时翠鸟飞过,直入水中,捉一条寸许小鱼。白色的水鸟,白色羽毛,红色的爪和嘴,旁若无人悠闲在池子里戏耍,这般水鸟李家岗的河边成群结队最为常见,人们不知道叫什么,喊着鱼鹰子,吃鱼嘛。其实,李峰后来上了大学以后,抽空上了几个关於水鸟网站,这娃儿鸟有个不错的名字叫红嘴鸥。

可惜小时候,李峰见过那些大鸟如今难得一见了,尤其是白鹭与天鹅,小时候吃过几只白天鹅,如今听说好几年没了身影,白鹭倒是偶尔可以看见。这鸟没有白天鹅肉多,加上近些年人们生活改善了不少,懒得去猎捕这些没几斤肉鸟儿。

看着看着,李峰突然想起自己空间似乎有一个相同大小的的池塘,可惜泉水太少,拿起放在茅屋里的网兜,李峰在水草里来回舀了几下,还别说池子里鱼还不少,看着活蹦乱跳的几天鲫鱼。

“咦,还有条小鲤鱼。”红黄色染了半身,一扎长,嘴角有须子,说不定哪天化龙飞升了。老一辈常说,鲤鱼跳龙门,或是雨雾天架雾飞腾,不少人说着解放前或是五六十年代,大雾天早上在家门前拾到过鲤鱼,最后裹着红布送进大河放生,可惜李峰没见过,只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常常说到,真假已经没几个人知晓。

不过,看鲤鱼心里难免想起小时候传说,总是多了几分喜爱,小心翼翼的捧着鲤鱼放进空间的池子里,

连着几条鲫鱼片子。本以为这些鱼儿会有些不适,没想着这些小鱼游的那个欢实。让李峰都有些羡慕,自由自在游着鱼,多好啊。看着泉水没有问题,拿着茅屋里的木桶打了一桶泉水。  李峰拿出空间,对比池塘里的泉水,空间泉水更清亮,别的如同一般水儿一样,没见着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心里作用,李峰总是觉着空间里的水不一般,可是左右看不出什么好懒。最后一桶水倒在了边上一口桃树根上,水桶扔进空间,李峰看看时间,还早,扛起铁锹,慢慢的溜达到了自己的玉米地,李山两人此时正在翻土,除草,李峰看着锄头,晕了晕,自己对於着半圆锄头一点不感冒,不,锄头对他不感冒,记得每次除草,自己总是除掉玉米苗多余草,很是被李山批评过几次,看着锄头眩晕。

“妈,我来帮你,你看还有别的什么活,除草我就算了。”把铁锹插在田埂上,李峰左右看了看,不知道自己可以干点啥,玉米苗不过十多厘米,不用传粉,不用剥棒子,自己真正不知道做什么。

“呵呵,这孩子,这里没事了,你闲的慌,把家里的菜园浇点水,好几天没浇水了。”张兰看着儿子眉头紧皱,心里觉着好笑,看着老头子嘴角轻扬,想着小时候儿子被自己家老头子因为除草伤了苗子撵着打屁股时候,那会子可爱劲,一眨眼这般大了。

李峰点了点头,给菜园浇水,这活儿自己可以干,至於除草,他可是心有余悸的。扛着铁锹逛了一圈,遇见叔伯兄弟打了声招呼,看着村里人脸上淳朴的笑容,李峰心里越加平静。谈说了几句,问了问村里有没有建筑队的,自己早早打听一下,不能等到事到眼前儿吧。火烧屁股再急着找水,可不来不及了。

李峰家的菜园在小院后面,半亩来地,里面种着不少蔬菜,西红柿,青椒,豆角,小白菜,墙后根边种着丝瓜,最边角冬瓜秧,韭菜,莴笋,连着一小排蒜苗。看着如此多的菜,李峰微微一愣,看来父母一定很少上街赶集了。

唉,村子儿虽然比前几年富裕些,不过只能温饱,小康还有些距离,不值自己家,左右五六十户人家,一天没有几家上集买菜的,除非来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