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定下的宗室之政堪称大明政治体系上的毒瘤,不除掉这颗毒瘤,对於大明这具身体而言冲早会发生病变,进而让本就不算强壮的巨人变得更加孱弱。
所以朱厚炜还没登基就把天下藩王给算计了一个遍,毕竟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藩王拖死大明,何如他下狠手直接把宗室给敲死!
被算计的藩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用尽种种手段之后也只能认命,不过宗室之政开禁,原本不甘不服的宗室却陡然间发现,和往日那种被圈养起来的日子比,被算计到京城之后的日子反而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了。
这就算习惯成自然,所有的一切也都在朱厚炜的预料之中,养尊处优的藩王并非都是无能之辈,他们当中也有的胸怀大志,也有的是满腔才情,然而被圈禁在封地,除了混吃等死外还能做甚!
稍有异动,就会引起皇家警觉,永乐帝的珠玉在前,大明皇家对於藩王的防范几乎是深入骨髓,如正德这样的奇葩皇帝,古往今来也独此一份罢了。
到了京城,有能力有魄力的藩王找到了属於他们的舞台,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是一无是处,不是只能混吃等死的米虫。
所以能力越强的藩王混的越是如鱼得水,能力越菜的越是满腹抱怨。
这一点在近支藩王和远支藩王对比之后更为明显,毕竟朱厚炜给近支藩王的资源倾斜和机会要比远支藩王要多的多,当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远支藩王自身造成的,支系越远就越是疑神疑鬼,整日里担忧皇帝会对付他们,於是这心思便放在如何对抗皇帝上面,哪里还会去管别的。
移镇海外,远支藩王可以说是被形势所迫,但是如今轮到近支……
那绝对是心甘情愿!
近支藩王在大明的基础建设当中尝足了甜头,现在皇帝告诉他们,镇封海外什么都需要从头做起,拥有的机会更多,能赚的银子更多,那为什么不愿意?
不愿意岂不是傻?
在大明赚的盆满钵满的近支,根本不相信皇帝会坑他们,那么多远支还没来得及坑呢,哪能轮得到他们……
现在宗室已然逐步迁往海外,可要说宗室弊政就彻底解决了,那纯粹是胡扯,迁徙到海外,大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宗室之弊,难不成朱厚炜是要坑自己兄弟和儿子?
只要还在封建时代,那么分封就在所难免,如何处理或者说改良宗室之政,乃是大明乃至所有新朝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厚炜实际上根本没有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思来想去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汉代的推恩令,还有就是最常见的递减制度。
真要说起来,现在朱厚炜分封诸皇子海外建国,实际上就是推恩令,只不过汉代的推恩令是将一个王国慢慢拆解掉,直到彻底消亡,可不管怎么推,其本质依旧是以大汉皇帝为君,而分封之国为臣。
但是嘉靖朝的推恩令不是,朱厚炜的皇子们去海外建国,建的是皇朝不是王国,这些新的皇朝与大明之间是兄弟关系,不是统属关系,这也是本质的区别。
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朱厚炜的儿子以后也会有儿子也会有孙子,这些后代难不成也去建立新的王朝,瓜分新王朝的土地?
海外也就算了,大明难道也这么玩?那还算个屁的大一统,几代过后亲情淡薄,要是不相互攻伐才叫有鬼,届时战国时代再启,朱厚炜的棺材板估计都压不住……
最终,朱厚炜定下的宗室之政没能脱离前人的范畴,采取的还是削减制度。
也就是第一代亲王,第二代郡王,第三代公,第四代侯,第五代伯,第六代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