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 / 2)

第87章 导演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 桑杉就去了机场,她刚走,肖景深就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时间,距离他出组还有半个月。

时间好像也不是很长。

可是他有点想猫了。

昨天李许默大概是被桑杉在合同上占了不少的便宜, 导致他第二天看着肖景深的脸色都极其沉重。

“老肖,你说你是不是……”瞎?才找了桑杉这么一个毫无人性的家伙?

肖景深抬起头看他,让李许默顿时想起了他眼睛亮亮地说桑杉是“举世无双的好”。

算了, 就算是出於对肖景深和自己的个人安全考虑, 自己也不该试图从外部拆散他们,不然到时候肖景深会被分成多少份喂狗他猜不出来,他会死的多么凄惨那是可以预想的。

“冉晓, 我考考你,有个佛还是菩萨来着,说什么入不入地狱的, 你知道是谁么?”

冉晓这个年纪正是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开始有本事的时候,李导演一提, 他立刻一本正经地想了想才说:“是不是地藏王菩萨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对对对, 就是这句。”

他拍了拍肖景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桑杉这个十八层地狱啊, 你这个菩萨就在里面好好蹲着吧。”

肖景深:……

他抬起手, 糊了这个不正经导演一脸的场务笔记。

自从那一天的煎熬之后, 肖景深拍戏的状态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按照李许默的说法, 就是他的表演少了匠气,不再追求什么演技的精准,而是真正地放到了角色的表达上。

肖景深倒是没觉得自己的表演什么有太大的不同,只认为导演是在为他那天不近人情的行为描补着。

随着电影拍摄的推进,他发现李许默导演在拍戏上十分“抠门”,不是那种克扣式的吝啬刻薄,而是严格控制着剧组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他自己从不吃小灶,比如他对群演的重复使用力度比较高,再比如他对剧组里人员的调配都进行了精心计算。

在电话里问了桑杉,他才知道《秦歌》剧组的投资规模比他想像中还小,李许默前期磨合演员用的时间是承担了很大成本风险的。

“毕竟电影的题材不那么值钱,导演太年轻,演员也没有真正能带流量的……投资方会非常谨慎。”电话里桑杉声音冷淡,彷佛不觉得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对。

秦朝的故事,或者再包括它之前的春秋战国,作为影视题材来说,虽然有点冷门,但是也绝非无人问津的。也许正是因为年代过於久远,黑色的袍服里有太多让人臆想的浪漫,国内的几个大导演都曾经用电影讲述过自己心里那个朝代的故事。

比如杜安导演十五年前的作品《迭关》,讲的是一个游侠儿目睹了秦朝一统六国的历史,见到了流离失所的平民,见到了一些国家的腐朽、一些失国之人的坚持,为了朋友之谊,他决心刺杀嬴政,最终却自断一臂从此浪迹天涯。

又比如方士与三年前拍的《鸡鸣狗盗》,描绘了孟尝君手下门客们的机敏和忠勇。

从投资规模上来说,《迭关》虽然看起来场景宏大,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当年,也绝不能被称得上是“大制作”,杜安擅长以小见大,与浩大的人工布景相比,他更喜欢自己的人物在自然风光中展现天然的性格。《鸡鸣狗盗》则相反,看似人物不多的故事,方士与却重金为它打造了一座全新的影视城,秦王宫内从道具到服饰无一不精美绝伦,使整个电影的造价达到了一个让人咋舌的程度。

十五年前,国内电影市场冷淡萧条,《迭关》的电影票房才区区六千万,可是加上各种发行,最终不仅没有赔钱,从投资成本上来说还有比例不错的盈余。《鸡鸣狗盗》仅拍摄投资就有两亿六千万,预计票房十二亿,最终却只有一亿九千万,堪称当年最扑街的电影,方士与导演事前与投资方达成了协议,本意是为了多分点钱,却怎么也没想到,一张薄纸就成了卖身契,三年来,这位从前颇为高冷的导演拍了四部电影,其中已经上映的三部评价都与他大导演身份不符,票房也都显得惨兮兮。

这些都是某天吃午饭的时候,李许默告诉肖景深的。

今天拿着记事本干起了片场统筹工作的男人听完之后很认真地想了想,才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方士与导演的数学成绩估计不太好。”

拍电影拍到把自己卖身,跟数学成绩有什么关系?

李许默搓了搓下巴,接着往下说:“问题是方士与都扑街了,弄得后来的影视方们碰都不敢碰什么战国啊、秦朝啊,好几个项目都上马了,结果又被砍了……这些人,看见别人赚钱了,就跟泥鳅似的闭着眼往里钻,看见别人赔钱了,也是跑得比谁都快。我之前拿出来《秦歌》这个本子,从张建新那拿到了三千万的投资,你猜他当时跟我说什么?”

肖景深不说话,只看着他。

“如果我拍的不是秦歌,是什么汉歌、唐歌……他至少给我投资五千万,我要是愿意拍清朝的,他投资一亿都没问题,如果在里面加点儿美食的画面,他能给我一亿两千万。”

今年春天,一部叫《紫禁厨娘》的新人电影上映,取得了超乎预期的票房成绩,显然,张建新是有些眼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