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连土夫子都恶心的古墓(1 / 2)

第二百七十九章连土夫子都恶心的古墓

“里外都湿?”

一说这话,张楠这手上正洗着壶呢:自来水冰冷刺骨,快流过的水流都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冷,还因为随着王德顺的话想起了些让人倒胃口的事,还和这水有关!

“还不就是象鼻山过去嵊松线下坡那段剡溪内江给整的,那一块地下水位特别高。? ?八?一中文? W?W㈧W?.?8㈧1㈠Z?W㈧.?C㈠O?M?粮食局把仓库放在路上坡,不过下坡那是归三斗桥村管。

村子里正修机耕路,他们的村长和我认识,看我那调了台挖机,就想着要我们帮忙把一段土坎给挖开,这样机耕路能缩短不少距离。

我这也不好意思推,人家都给出柴油,还往工地送了不少菜。

这想着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就把机器给调过去了。”

张楠对那边也熟,因为那条公路是沿山脚而建,这公路上沿一路过去十几公里到处都是古墓,以两晋南北朝和唐宋墓为主——只要一动土,基本都会有古墓被现。

三斗桥村距离县城不是很远,而且如今熟人出面要帮个忙,这一般也会与人方便,没像2o年后那么现实。

要是2o年后:要用挖机没问题,6o型行价每小时14o元,童叟无欺!

张楠一边听着,一边把执壶彻底洗干净,接过妮可递过来的几张餐巾纸随意抆干,把壶往边上一放。

“那块地方有古墓,这倒是奇了。路上沿那块不奇怪,下坡那里往下挖上两尺估计就都是水,哪个笨蛋会把墓往那造。

这不光是脑子进水,房子都进水!”

那段内江其实更像一小块沼泽,就是块低洼地:自从6o年代剡溪河道大改造,剡溪干流已经从新修的外江走,原本的内江就成了个浅湖,据说里边的鱼倒是挺大,味道也不错。

“就是呀,谁都没想到那能挖出古墓来。不过后来听当地看热闹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听说那段内江其实是清朝时一次大水后才有的,以前那块也应该是农田。

那个小土坡这么一算,比现在的地势看着要高不少。

那条机耕路一边要垫高,还要把土坡给豁开,结果往下一挖就挖出两具大棺材,棺材板都有这么厚!”

王德顺边说,这手上还比划了一下,至少有个十二、三公分!

“外边有没有包三合土?”

“没,就两个砖头墓炕,两座大棺材估计就是给直接吊装进去的,墓炕高度很低,都贴着棺材顶了。

棺材就让水给泡着,乌漆墨黑的。文管会那帮人胆子也大,直接开棺,结果撬开一座就停了,赶着找地区里的人帮忙。

这棺材里面也全是黑乎乎的水,还泡着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看着连棉被都还在。那个张恒当时就说里边泡着具湿屍,几百年没烂那种。”

不是说酸性土壤会腐蚀掉所有有机物吗?

张楠估计那两具棺木的木材可能是楠木、柏木一类,而且密封程度非常好,下葬时间又可能是在冬季——结果等到冬季过后的那个汛期大水,这剡溪改道,导致该处地下水位生巨大变化。

地下水位快抬高,墓葬很快渗水。

酸性土都会变得不酸,加上一系列说不明白的化学反应,棺木同屍体就都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张楠打死不碰的第二种墓葬:棺木外头泡水的!

外边泡水,这棺木里边也会有棺液:里外都湿,避之不及!

这类墓葬里边不是没有随葬品,而是这类墓葬一般都是明清墓,棺材里边衣服、被子倒是不少,不过值钱的最多有点小饰银器、玉器——同需要花费的力气和代价而言,对考古队、文管会有意义,单对个古董商、土夫子而言就可能不合算。

而且爷爷在世时就聊到过这种墓葬:平坟时碰到过——一接触那些说不上来的棺内液体,这皮肤都会稀里糊涂痒溃烂,医治起来还特别麻烦!

赤脚医生把这叫中了屍毒!

刚才张楠问王德顺“有没有包三合土”,因为那种棺材包了三合土的墓葬张楠更加不会去碰,连看热闹的心思都没!

棺椁包三合土的墓葬一般称为浇浆墓:墓葬木棺外包由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

这种墓葬与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开,常常需要动用切割机、大榔头和凿子。

而且棺椁连着外边的三合土就是一整块,常常会有个十几吨重!

浇浆墓到了元代时才出现,在明代和清早期逐渐盛行,之后越来越少——明代的最多。

因为浇浆墓的封闭系统比较好,下葬时墓里面还常常会放中草药来保护屍体,因此浇浆墓里面的屍体不容易腐烂。

不少出土的浇浆墓内会现保存完好的屍体、丝绸制品,有些刚出土的古屍都还会保持弹性。

不过由於氧化作用的影响,浇浆墓中出土的丝绸常常一见到空气就变黑氧化,保存完好的屍体也会很快腐烂,因此浇浆墓中掘出的墓葬品保护难度很大。

而且浇浆墓外边看着很干,但棺木里十有会有恶心至极的棺液:别说普通人,连盗墓贼看到了都想吐!

张楠是连千年前干屍身上的华贵织锦都不要,对湿屍身上的丝绸什么的更加不会要!

碰到这种墓葬,懂行的人要是不会碍着自己的活,就会通知公安或文管会:自己处理都麻烦,太重、太大、太坚固!

文管会的兄弟们,赶快帮忙来把东西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