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画大饼展望未来,压力山大(1 / 2)

这突如其来的想法,让高芸的心绪一下子变得特别激动,因为这件事要是真让她给办成了,简直不敢想象能给他们这座城市的未来带来多么大的好处。

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

绝对有发展成一个巨无霸的潜力。

她现在这些操作,包括搞大型食品厂,搞各种养殖场之类的,哪怕再怎么发展,撑死了,几十年后最多也就发展成一个超大型食品厂,顺带着把自己的家乡,变成一个不错的大型农业城市。

但大型农业城市跟大型工业城市。

甚至于金融城市之类。

肯定还是没办法比的。

可如果能在未来十几年里,保住大量的非文科类教授,并且把这些教授全部都留在本地,再把大量的优秀知青们也都尽量留在本地,同时从未来世界弄来更多的技术,乃至于知识创办大学。

到时候她完全可以只凭真本事,凭硬本事,把自己老家变成超一流城市。

而不像其他那些超一流城市,要么是靠政策,要么靠地理位置,要么就是靠政治成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激动了快有十分钟之后,高芸才好不容易缓和自己的心情,然后便跟她母亲杨琴开始商量一些细节,并各自安排了点任务,就挂断电话,忙碌了起来。

区别在于她母亲是真忙去了,高芸则是先列计划,列好计划便赶忙睡觉。

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在不喝咖啡浓茶的情况下,正常都会犯困,所以高芸列好大体计划,就赶忙简单洗漱了下,会六八年睡觉了。

然后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来,就赶忙找已经退休了的唐明月商量这件事。

她儿子,也就是张怀阳吧,能做到如今这位置,胜在他有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母亲,而不是他本身有啥能力,相比较于找他商量,高芸更愿意找唐明月。

唐明月那边更拎得清,对很多事看的也更透彻,并且更能给出好的建议。

当然了,肯定不可能实话实说。

见面寒暄两句后,高芸便开门见山的表示自己对未来风向的一些看法,浅谈了一下各方面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担忧等等,然后这才说起自己想说的正事:

“唐姨,不管别人怎么看,但我们自己都很清楚,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

离不开有文化,有能耐的人。

不提我们的那个食品厂,目前有不少好东西都是我一些有文化,有能耐的朋友帮忙搞定的技术攻关,各大养殖场的科学化养殖之类,也有他们的帮助。

包括农作物育肥选种,提高产量。

同样少不了这些。

我琢磨吧,咱们现在做的这些想要再继续往其他省扩张,没什么指望了

很困难。

所以只能在现有的技术上深耕。

但是没人才啊,前两年我就在琢磨这事了,可因为缺乏人才,实在没办法搞,总不能真指望初中毕业的那些个知青帮上什么忙吧,最起码也得是高中毕业,然后还得懂点专业知识啥的是吧。

可有教授不用,那是暴殄天物。”

怕唐明月难以理解,高芸继续道:

“我给您举几个例子吧,现在咱们只能种点香菇平菇,新鲜香菇和平菇本地卖,卖不出去的就晒干做成干货,或者做成香菇酱平菇酱之类的往外面卖。

可如果未来我们能种猴头菇,能种那个什么松茸的话,那该有多了不得。

去年广交会我跟您都去看过。

野生松茸干要卖三百多一斤啊。

咱们要是能跟香菇一样种,就算卖不到三百一斤,三十一斤总能卖得到。

以前香菇也没法种,可后来不就有人研究出来了吗?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和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搞,肯定能成功啊。

这还只是一方面。

研究种出更好吃的水果,种类更丰富,生长速度更短的蔬菜,产量更高更耐旱,或者说更能抵御重灾的农作物。

甚至于吃更少的饲料,能长出更多肉的猪和鸡,通通都是可以研究的啊!

但咱们缺人才,没有人才。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吧。”

“大概能够理解,但这事不大好办啊,你要是要三五个人才的话,我能帮你弄,可是大量就太困难了。而且不论知青还是那些教授,一般遵循的原则都是富裕的地方往贫穷的地方挪,人多的地方往人少,人力资源不够的地方挪。

我们这原来确实算贫穷,但现在在你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跟贫穷完全不搭边了。要不是我们这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直扩张,一直增加工作指标,基本没有什么闲散无业的年轻人。

指不定咱们县城不少人家。

也得让孩子下乡去!

说起来他们都得感谢你,要不是你这个食品厂在最近五年增加了八千个工作指标,然后其他厂也都在你这个食品厂的带动下有所发展,还多出了不少养殖场,最起码增加了一万个工作指标。

如果没这一万个工作指标,咱们县就得少一万多个工人,多一万多个无业游民,这一万多个无业游民,年轻人就算没一半,最起码也有个三千四千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多年轻人没工作在县城瞎晃。

下乡肯定是必须的!

不过现在不用担心,现在咱们还缺人呢,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想要优秀的知青,大量优秀的知青,我确实能想办法沟通下。

毕竟知青下乡本就是因为实在没有太多的工作指标给他们,放任他们没工作,瞎晃悠,对于治安方面也是风险。

所以如果我们这边说要知青的话。

肯定愿意把知青们送过来。

但教授老师就不大好弄了。”

唐明月的回答可以说是既清楚,又隐晦,清楚地点明了本地情况,以及一些问题的根源,又隐晦表明了知青和下乡的那些教授以及老师不是一个类型。

前者好办,后者难度风险太大。

高芸沉吟许久后,犹豫说道:

“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我们本地人为创造一片比较困难的荒芜区域,或者说艰苦大队,用来接纳一些教授老师。

而且我觉得教授和老师还好吧。

总比一些失势的领导安全。”

“而且我说的大量,其实也不一定真的说要堪比于知青那样的大量,实在不行我们可以优中选优,精中选精,把我们急需的一些农业方面的教授,又或者化学以及其他能教书方面的教授,想方设法弄点过来,到时候可都是底蕴。

咱们不要仅仅局限于现在嘛。

可以展望一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