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是让齐王担负恶名,朝廷坐享其成。
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是瓦解朝鲜的力量,第二步是把齐王送过去,第三步则是把齐王赶走……内阁六个人很快达成了共识,所以说,这文人从来不缺坏水,就看他们用到哪里罢了。
“这说起来,我还真想瞧瞧那个郑总了,这么宝贝的人,咱大明可不多了,我们是不是该把他保存起来,最好每天请人过来观赏说不定还能收门票钱呢!”金幼孜笑嘻嘻道。
胡广直接给他个大白眼,“你这是把他当成了万牲园的畜生了!”
“难道不是吗?你说他还有正常人的脑袋吗?”金幼孜反问。
这几个货商量着对策,在那边,郑总是开心坏了。
杨士奇被匆匆叫走了,根本没有回来。
估计是出了大事情了……能是什么事情呢?
不会是有百姓造反吧?
那百姓为什么造反呢?
剃发!
一定是剃发!
假如有人让自己剃发,多半自己也会拚命的。
生而为人,连头发都没了,那还是人吗?
肯定要拚命啊!
说不定大明朝已经烽火遍地,狼烟四起了。
郑总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国君写一封奏疏,告诉国内做好准备。
可以陈兵十万,等候时机。
一旦大明乱了起来,那时候跃马中原的机会就来了。
他们一路南下,告诉所有人,朝鲜是华夏正朔,绝不逼迫百姓剃发。到了那时候,必定箪食壶浆,迎接王师,所到之处,百姓久旱逢甘霖,拿出最好的粮食,美酒迎接他们,尤其是五花肉,可不能少了。
到时候国王改称皇帝,他们这些臣子也能跟着高升一步,没准他还能宣麻拜相,成为华夏的宰相,想想就让人激动啊!
郑总是越想越觉得高兴,杨士奇接到了捷报之后,他也没有把郑总抓起来,这货还是外国使者,可以自由走动。
他想了半天,觉得光是写奏疏还不够,他要行动起来,该怎么行动呢?他觉得要对症下药,大明胡乱变法,那就要打出尊孔的旗号,到时候天下士人,势必群起相应。
对了,还有一件事,朝鲜读圣贤经典的人还是太少了,都怪过去从大明买的书太少了,这次要多买一些儒家经典。
这位直接去了书坊,还真别说,竟然让他找到了不少书籍,只不过都放在了角落里,偶尔有些放在外面的,居然打折出售!
疯了!
这些人脑子都坏了吗?
这是圣贤的微言大义,学会一点,就能治国平天下,打折,打你妹啊!
老子要按原价购买!
我买的不是书,是尊严!
书坊老板简直觉得自己碰到了一个白痴,这货脑子坏掉了吗?朝鲜国王怎么派了个傻子过来?其实吧,他还真冤枉了郑总,这位可不简单,他在朝鲜号称饱学之士,儒家经典,烂熟於心,张口就是圣人教诲,用的那叫一个娴熟。
善於书法,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在整个朝鲜,都能排到前五名,要没有扎实的功底,朝鲜国王怎么舍得派他来呢?
可以说他非常了解大明,只可惜,他了解的是曾经的大明,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专家,在剧烈的变革面前,就越是笨拙,甚至愚蠢。
柳淳记得上辈子就遇到过一个教育学的教授,当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人家请教学问,这位一开口,就是讲国内大学如何如何不行,更是说出了柏林大学有八百年历史传承的惊人之语。柳淳怀着忐忑的心情查了一下,敢情柏林这个城市都没有八百年的历史!
世上就是有这么一类人,就是靠着在不同国度,不同文明之间充当传声筒活着,当你对外面一无所知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人简直跟圣人似的,可是等你了解足够深之后,就会发现,这群人就是欺世盗名的骗子。
幸运的是,郑总的自欺欺人只持续了三天。
他喜滋滋打理着采购来的书籍,里面还有许多宋版的书,印刷那叫一个优美。太好了,很快这些书籍就会变成讨伐大明的武器,愚蠢的大明朝,抛弃什么也不该抛弃孔孟之道啊!
正在他感叹的时候,杨士奇拜访他来了,不但杨士奇来了,其余的阁员也来了,不但阁员来了,还送来了一个巨大的笼子。
打开之后,里面有个中年人正在盯着郑总。
“陛,陛下!”郑总双膝一软,就跪倒了,“您,您怎么在这里面?”
李芳远简直把鼻子都气歪了,老子怎么在这里?老子被打败俘虏了!你作为使者,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腐儒误我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