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让人痛惜的是,这些精锐部队中的大多数都是从北伐战争一路打出来的百战雄师,有着很高的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军事素质以国内的标准来说也是最高的水平。
这支力量如果能够保存下来,加上他们又有了跟日军作战的经验,在后来抗战中,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现在周文面对着的,这位年近半百,但依然腰身笔直,目光深邃又充满威严的校长。
唯一庆幸的是,周文是带着这些惨痛教训的记忆穿越而来,距离灾难爆发还有几年的时间,而他则是为改变这段悲壮惨烈,但同时又很屈辱的历史,一直在努力。
他带领佣兵团两次参加对日作战,就是要用一场场辉煌的战绩,打破国人心中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如校长和阎大帅这等能够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们的信心。
同时,也用自己踩着日军滚滚人头建立起的赫赫威名,来曾强自己的话语权,得到这些大佬的看重和尊重。
这些千转百回的念头,在周文心中也只是一瞬而过,只是眼光不觉就跟校长的目光一碰,但他并未避开,而是满脸郑重之色,直盯着校长道:“校长日理万机,国事繁忙,卑职将来也许再难有今日这般单独觐见的机会,所以有几句逾越的话卑职不得不说,还望校长海涵。”
周文说到这里,也不顾校长有些诧异的目光,接着说道:“上海之战一定要打,但不是毕其功於一役的作战思路,只要达到吸引日军主力东向的目的,就要考虑如何能够有序撤退,如何在下一道防线组织防御的部署。”
“在上海作战,虽然从战略上来说,不得不打,而且一开始还要大大,但对我国却是有三大不利因素。”
“一个是淞沪地区临海,而且海岸线漫长,不但能充分发挥日军海空军的优势,而且还方便日军在我主力侧翼任意地点的登陆作战,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对我军主力形成包围之势,让人防不胜防。”
“二是沪、宁、杭三角地带地域狭窄,水网密布,沼泽遍地,并不有利於我军优势兵力的展开和穿插纵横,而对拥有强大海军的日军来说,背靠海岸线就相当於拥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随时能够得到火力和兵力上的支援,几乎就是立於了不败之地。”
“三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即使我们有破釜沉舟,不惜将上海打成废墟的气魄,但在上海有很多利益和租界的西方列强却绝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对我国多有谴责和制裁,甚至有可能直接派兵派军舰介入战争,对我争取国际支持方面极为不利。”
“所以,卑职设想的上海之战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是主动进攻。趁日军援兵还没有开上来之前,集中兵力,对上海的日军发起突然而坚决的进攻。”
“此一阶段的重点就是,战争之前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演练。有些工作现在就要开始筹备。比如日军在上海的各个军事目标的地形图要进行侦查和绘制,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战术进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