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朱皇帝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筹集一点银子好搞北方的基本建设,而且还要趁机推动北方的土地集中和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
基本建设的好处是明摆着的!特别是在极度缺乏基础设施的时候搞基建,收益率一准是让人满意的。
而大明现在就处於极度缺乏基础设施的时期,东南的富庶地区还好一点,朱皇帝这些年可没少往基础设施上砸银子。除了黄淮运大工,大明朝廷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还把南方容易泛滥的河流的堤坝都修了一遍,还在淮河两岸修建了大量的灌渠,将不少水旱无常的土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水田。
东南各地的官道、运河、港口,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也得到了不少基本建设投入——高大上的铁路和蒸汽机车,朱皇帝是想都不敢想的,他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把官道和水运网络好好整修一下。官道尽可能铺上条石,大小河道尽可能的疏浚、打通,以增加水运网络的覆盖密度......在铁路普及之前,内河水运的经济价值极高,仅次於海运。
当然了,朱皇帝在东南建设的水运网络和青石道路多半是收费的!所以这些项目不是由工部,而是由户部负责,有时候还会发包给承建的商人。
这种收费道路和收费运河,还有收费桥梁虽然遭人恨,但是总比没有的要好!
不过现在北方的经济太凋敝,能够搞收费的道路、运河实在不多,可是基建还得搞,要不然北方的经济压根起不来,将来和东南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可不利於大明国内的安定。
所以朱皇帝和郑芝龙、沈廷扬商量了一个下午,预备先投一个亿用於北方的城市、港口、道路、运河建设!
而这一个亿,其实也不必非得发债筹集......朱慈烺、郑芝龙、沈廷扬还是有办法筹到这笔钱的。他们是大明最富、大富、二富嘛!还能叫一个小目标给难住了?
但是将债券和土地证搭配在一起,却能起到帮助一部分善於经营的北人军眷或义民发展资本主义农场的作用。
资本主义农场啊!
多遭人恨的东西......可是这个资本主义的洪水猛兽已经出现在四江湖广闽粤了!
朱皇帝还能拦着不让他们往北方去发展?这事儿估摸也拦不住啊!美利坚国南方的农场主想拦来着,最后给整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北方那边的农民伯伯也只能遭这个罪,还是一块儿走资吧!至於混成大农场主还是破产完蛋,各凭造化就是了。
不过朱皇帝可以不顾那些大清治下的良民的死活,却不能不管跟随自己的北军和义民的死活,不能让他们盲目北上——呆在东南多好啊!当明军,吃皇粮,和朱皇帝一起骑在东南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多幸福的事情?
去北上经营农场什么的可不容易赚,除非在东南这边就折腾出一份好家业的北人,要不然北上就是当资本主义炮灰!
现在是自由资本主义,残酷竞争,适者生存!
所以朱皇帝就想出这么个招,把债票和土地证搭伙,在南方这边已经攒出家业的,就低价去买人家的土地证,然后回北方去领一块大大的土地当农业资本家——根据朱皇帝的设想,这些土地证只规定土地面积大小(以中等土地为标准,如果领取上田就得打折,领下田还能多拿),并不规定具体位置。因此持有土地证的投资者可以领取成片的大地产,有利於发展马耕和轮作。
而那些没有在火热发展的东南攒出家业的北军和义民,就别瞎折腾了,东南这几年干点啥都能发,
这都没能创业成功,还去小冰河期的北方种地,那不得赔死!还是把土地证卖了换债券,拿着债券吃利息,然后安安分分的给朱皇帝当官兵吧!
说真的,朱皇帝对自己人那是真好!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的!也包括那个差一点就自首的糊涂首辅魏藻德。
四月初三的两府合议一结束,朱皇帝就把魏名相留堂了!
“万岁爷,臣,臣,臣一时糊涂......”
魏藻德知道要坏事儿,都不敢坐不敢站,扑通一下就跪了。
朱慈烺连连摇头:“魏通州,你怎么叫一时糊涂?你明明就是一直糊涂啊!”
不糊涂能当那么多年“赛诸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