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合众国海军舰队的实力其实也不弱,其中的主力就是被大明海军淘汰的老式“府型”战列舰。
这一型战列舰的载重吨位和火力都不弱,拥有32门15斤长炮,以齐射的弹药投放量计算,火力和新式的太平洋甲型完全一样!
只是“府型”战列舰使用的15斤长炮射速比12斤长炮慢,而且火炮的数量也少了8门,所以在实战中的弹药投放量远远比不上12斤长炮。虽然15斤钉头弹的破坏力要比12斤钉头弹更大一些。但是对木质船壳而言,12斤(磅)钉头开花弹的破坏力都过剩了,哪儿用得着15斤的弹药?
12斤(磅)钉头开花弹如果不能直接贯穿木壳(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贯穿),也能跟个钉子一样插在木壳上,轰的一下炸开还能不碎吗?要不碎,那还是木头吗?
所以12斤(磅)炮就成了各国海军的标配,至於更轻的开花弹,则因为铸造起来不大方便,成本反而比大量生产的12斤(磅)弹药更高,而且也不太安全——弹重过轻意味着弹壳太薄,不仅铸造困难,还容易被长炮较高的膛压压碎。
而12斤(磅)开花弹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肯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除了32门15斤长炮的威力不如40门12斤长炮外,“府”型战列舰的防御也不如人意——倒不是它的木壳不好(也没铁壳啊),而是炮舱、弹舱的设置不合理。弹炮分离的设计乍一看似乎可以避免炮舱被打中后引爆弹药,但是在实战中却发先炮舱被击中时,其内部多半会有一些开花弹,所以引发殉爆的概率极大!
而且弹舱被击中的后果,经常也是致命的!所以炮弹分离的舱室不仅不能减少危险,反而增加了殉爆的风险。
另外,两门大炮共用一个炮舱的设计也不合理——因为只要有一发炮弹击中炮舱,就能让两门大炮失去作用!
正因为这些难以修改的缺陷,大明海军在拥有了新式的太平洋型战列舰后,就开始逐步淘汰老式的“府”型。不过也没有把它们拆了,而是转卖给了富裕的新洲合众国海军、日本王国海军、暹罗王国海军。
此外,包括一官党商行、海沙帮商行、太平洋商行、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葡澳公司在内,拥有大型船队,在太平洋航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商行,也在大明海军部的建议下“雇佣”了一些“府”型船充当护航队的旗舰、
而新洲合众国的“府型”舰数量最多,总共拥有8艘,现在全部都呆在金门港内,被前来突袭法国、西班牙、荷兰联合舰队逮了个正着!
不过它们并没有停泊在码头上等着挨炮轰,而是在宽阔的金门湾内摆出了一个炮击纵队,正好堵在金门海峡的入口处。
借着海面上已经着火的火船所发出的光亮,这8条“府型”舰上的指挥官们都瞧见了迅速靠近的敌舰,於是立即就下令开火了!
8条“府”型船都是右舷开火,总共128门15斤炮连续发出轰鸣,虽然不是齐射,但是这场面也颇为壮观。
虽然海面上的能见度不高,但是新洲海军的这8条战列舰的炮击居然打得挺准,几轮炮击之后,海面上居然就有了二十多个漂浮的“火把”。不过这些“火把”只是烧,并不“爆”,而且还一边烧一边冲,没有一点要沉的意思。
随着它们和8艘“府”型舰组成的炮击纵队越来越近,打得正欢快的新洲海军官兵终於发现不对了——这是人家的纵火船啊!
这帮西班牙人(都是西班牙式的盖伦船)正他N的下血本啊!用那么大的船当纵火船......这要是给撞上了,那还不得船毁人亡啊!
不行,得赶紧闪人,不,是闪船!
8条新洲国的“府”型战列舰的舰艏都向着北面,现在海面上刮着东南风,倒是张开船帆就能跑,但是也跑不远,只能向北跑进金门湾的北湾——金门湾可以细分为北、中、南三个海湾,其中南湾最大,北湾次中,中湾最小。而金门海峡一进门就是中湾,8艘“府”型战列舰现在就位於金门中湾。
而它们一旦往北跑,就会由中湾进入北湾。而中湾通往北湾的口子又比较窄,很容易被堵上。
另外,金门港的主要码头都集中在中湾和南湾,北湾当中并没有什么码头。
如果这8条“府”型船一旦进入北湾,那么级别法、西、荷联合舰队暂时没有能力把它们都打光,也能先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