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数学(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1780 字 1个月前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内容,一段时间后,方然却沮丧的发现,

他看不懂。

印在纸面上的字迹,词汇,或者语句,单独挑出来当然不难理解,大片的公式推导难度稍高,但也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但,透过这些学术气息十足、偶然带些物理学家们特有幽默感的行文,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物理学思维和理论体系,却时常让他不知所云,甚至眼前发黑,艰於呼吸。

“张量分析”,“超大质量天体构型”,“引力潮汐”……

这些理论、分析,物理世界的璀璨明珠,方然在大学物理课上也曾接触过,并非一窍不通,然而要把理论应用到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分析上,譬如说,如何用这些强有力的工具去论证宇宙的演化和最终命运,空有结论的他,就有些无从下手,甚至连比较前沿的文献都让他一头雾水。

是数学能力的限制吗,好像是,但似乎又不全是。

翻阅书籍,查询资料,有时候还会从联邦物理学会的资料库里拖数据,方然有起码的数学素养,也差不多能看懂那些艰深而晦涩的公式推导,他所不明白的,是研究物理学的那些人,如何知道要在何种情况下,提出什么样的理论假说,然后再挑选适当的数学工具,结合实践去验证之。

正如学习的意义,过程往往比结论更重要。

基础物理的研究成果,固然连篇累牍,一旦接上互联网就唾手可得,任何接受过理工科高的教育的人,只要肯下功夫,花些时间,也并不难看得懂;但方然的目标并不只是看懂,他还想透过这些结论,逐渐习得物理学家观察、思考和分析宏观对象的思维方式,这种事的难度就高得多,至少,没有挑灯夜战短期速成的捷径。

想一想也明白,伯克利的基础物理专业,录取难度之高,本来也不是一般人都能窥见门径。

但,借由敏锐的洞察力,方然仍意识到,自己在物理学的高楼大厦面前碰壁,主要还是因为,这门学科的性质所致。

物理,没有“科学之父”的头衔,也没有“科学之母”的桂冠,在理论派学者的眼中,似乎还不如数学和哲学重要。

但从实践的角度,物理的地位,则独一无二。

人的一切科学研究,抛开现实意义的动机,根本出发点,是认识,分析,改造客观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数学固然是有力的工具,哲学则是有力的指导,但归根结底,不论纸上的公式,还是脑中的思想,本身都无法对现实世界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而必须借助於物理,和广义上可归类於物理过程的化学、生物等衍生学科。

在方然所处的时代,西历1472年,身为研究生,他明白当今时代的数学研究,或者也包括哲学研究,理论上大大超前於物理这样的实践科学。

然而他更明白,若没有实践的探索验证,一切高远或邃的数学理论,哲学论题,那些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即便光芒夺目,也永远无法落实到真与伪,而只能泛着五彩斑斓,在未可知的浓雾中飘荡。

数学体系,作为一个自我反馈的系统,今天的成就,远远超脱了现实。

要理解这一点,不需要列举多么高深的数学理论,只看人类已知的,“有意义”的最大数字如何:

植根於实践的物理,随便报出10^80,可观测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总数,也就是一亿兆兆兆兆兆兆,对人类而言,这样的数字不仅无法想象,事实上也的确震撼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