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暴力,一个人统帅千军万马,在过去几乎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莫说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国王,皇帝,苏丹,沙皇,未必一定能切实掌控国家的军事力量,即便带兵打仗的将军和元帅,执掌兵权,也未见得能如臂使指,让麾下官兵服从自己下达的任何命令。
譬如很典型的情况,大军撤退,总要有部队负责殿后,也因此而凶多吉少。
这时候,即便再有权威、再有名望的宿将,也不敢说自己指派殿后的部队,一定会不惜代价的执行命令。
但同样的情形,倘若换成ai辅助的战斗机器,则服从命令就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考虑、更不需要担心的问题,哪怕命令是让战斗机器人列队走向悬崖,仿佛迁徙的旅鼠成批葬身大海,只有逻辑判断、却无自我意识的ai,也会毫不犹豫的执行。
这,并非方然的想象,而是测试资料里记录着的现实。
联邦历史上第一支无人化、智能化作战部队,测试代号aitr_a,包括近百台战斗机器人,以人类军队的编制,差不多可以看做是一个三排制的步兵连,另外还包括若干火力支援、侦查和后勤单位。
组建这样的一支机器部队,“国际商用机器”的报价约两亿马克,维护、支持费用另计。
两亿马克,衡量起来成本显然很高昂,足可以招募并装备两个营的人类步兵,而aitr_a的实测战斗力却没有这样强悍。
根据多样化的项目评估,军方认为aitr_a的综合作战能力“至多相当於两、三个步兵排”。
不仅如此,考虑到现阶段aitr单位的维护、支持消耗,大大高於人类作战单位,花费更多的采购和运行费用,却得不到相应的实际战斗力,ai控制的自动化、无人化作战单位,似乎就是it巨头的捞钱手段。
尽管有这样的负面观点,“国际商用机器”的ai武器平台研发,却依然得到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
衡量机器士兵与人类士兵的优劣时,简单的成本对照,是片面的。
一方面,人类士兵进行战斗,就必然有伤亡,而联邦民众对战争伤亡的容忍度很低,派遣机器士兵的舆论压力会小得多,另一方面,与拥有自我意识、自身利益的人类士兵相比,机器士兵对命令的服从度显然更高。
这两方面的理由,足以让联邦政府、军方作出判断,认定机器士兵才是未来。
至於更深层次的原因,现阶段,不论当局、还是军方都不会明说,但是在方然眼中,事实却十分明显。
机器士兵取代人类士兵,无人作战平台取代有人作战平台,根本原因其实很直白
从费效比来看,没有生命的钢铁和芯片,远胜血肉之躯。
夏洛特研发中心的武器开发项目,可想而知,一切都高度保密,和方然的本职工作也没什么交集,身为正式员工,工作要做,事关追寻永生的事务也一刻不能松懈,他没时间去研究武器装备的细节,而专注於更高层面的思考。